国学经典课堂:快乐来学三字经(18)
2016-06-05
前言:《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篇幅短小,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能启迪人的心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易解】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号老泉,二十七岁时忽然觉悟,开始发愤读书。他因为年纪大了,才后悔读书太晚。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应该有所警惕,及早用功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易解】五代时,后宋的梁灏,八十二岁还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像梁灏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很多)还在用功,大家都称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三字经关联故事: 大器晚成的苏洵
苏洵,号老泉,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也就是苏东坡)、苏彻,父子三人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号称三苏。
然而年轻时候的苏洵并不太喜欢读书,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糊里糊涂的过日子。十九岁那年,他与眉州的名门闺秀程氏结婚。程苏两家,一家富豪,一家清贫,但程夫人安于清贫,勤俭持家。苏洵二十七岁那年,已经是一女两男的父亲了,那时苏轼已经三岁,苏辙才一岁。有一天在睡梦中,他梦见自己来到河边,遇见一位老者,老者望着他,手指著一棵不太直的树说:「再不加修整,大势已去也。」话一落地,人已走的无影无踪。苏洵猛然惊醒,从此发愤学习。
刚开始只学了一年,苏洵便去考进士,结果名落孙山。
他并不气馁,更加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反省自己一定是准备的不充足,太大意了,所以才没有考上。于是,他把一年来所写的文稿全部烧掉了。从此更加努力,立志要成大器,出人头地。他每天手不释卷地勤学苦练,经过六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文才大有长进。最后他下笔如神,做起文章来挥洒自如。当时,京城欧阳修对他写的文章很是欣赏,并推荐给当时的宰相韩琦,韩琦看后,也拍手叫绝。
苏洵发愤读书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学无止境,每个人无论年龄多大都必须保持随时随地吸收新知的态度。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易解】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号老泉,二十七岁时忽然觉悟,开始发愤读书。他因为年纪大了,才后悔读书太晚。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应该有所警惕,及早用功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易解】五代时,后宋的梁灏,八十二岁还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像梁灏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很多)还在用功,大家都称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三字经关联故事: 大器晚成的苏洵
苏洵,号老泉,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也就是苏东坡)、苏彻,父子三人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号称三苏。
然而年轻时候的苏洵并不太喜欢读书,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糊里糊涂的过日子。十九岁那年,他与眉州的名门闺秀程氏结婚。程苏两家,一家富豪,一家清贫,但程夫人安于清贫,勤俭持家。苏洵二十七岁那年,已经是一女两男的父亲了,那时苏轼已经三岁,苏辙才一岁。有一天在睡梦中,他梦见自己来到河边,遇见一位老者,老者望着他,手指著一棵不太直的树说:「再不加修整,大势已去也。」话一落地,人已走的无影无踪。苏洵猛然惊醒,从此发愤学习。
刚开始只学了一年,苏洵便去考进士,结果名落孙山。
他并不气馁,更加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反省自己一定是准备的不充足,太大意了,所以才没有考上。于是,他把一年来所写的文稿全部烧掉了。从此更加努力,立志要成大器,出人头地。他每天手不释卷地勤学苦练,经过六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文才大有长进。最后他下笔如神,做起文章来挥洒自如。当时,京城欧阳修对他写的文章很是欣赏,并推荐给当时的宰相韩琦,韩琦看后,也拍手叫绝。
苏洵发愤读书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学无止境,每个人无论年龄多大都必须保持随时随地吸收新知的态度。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