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笔谈:五戊宴社
2019-06-10

明末清初刊行的《幼学琼林》,内容上自天文神话,下至地理人文,旁及人伦制度、治国之道,包罗万象。因其源自古人天人合一的庞大的宇宙观,内涵宏大、神秘悠远,令人欲罢不能。

【原文】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注释】
五戊: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称春社或秋社。宴:宴请、宴饮。社:社日,指春社、秋社。治聋之酒:俗传社日饮用的酒,可以治疗耳聋。牛女:牛郎和织女。

【译文参考】
春社、秋社那天,家家户户以鸡、猪祭祀土地神,宴请宾客,并且饮用可以治耳聋的社日酒;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们都对著月亮穿七巧针,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技巧。

【读书笔谈】
在古代人们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互相搭配,表示年、月、日、时。跟表示年分一样,干支记日也是天干在前、由甲开始,地支在后、由子开始,互相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等,依次下去。干支记日始于甲子,由于天干比地支少两个,这样的搭配最终要终于癸亥,也就是天干的最后一位与地支的最后一位,能够搭配上要经历60天,所以每60天为一个甲子周期。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就是从立春那天开始,第五个以天干“戊”搭配某个地支纪日的那一天,立秋后的也是一样推算。

“社”是土地之神。古人称天为皇天、地为后土,所谓皇天后土共同孕育了生命与万物。因此人们崇敬天地,认为土地有神的主宰,如大地之母,因此先秦时代,就有了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于是祭祀社神的日子就叫“社日”。那时社日并不固定。

到了唐宋时代,社日被固定下来,一年两次。也就是文中提到的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称春社或秋社。春社正逢万物生发,适合耕种的季节,主要为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所以春社是为祈求神的护佑。秋社是秋收季节,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是为答谢社神,表达对土地神的感恩。

社日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在祭祀完毕后再把食物给大家分享。社酒是社祭用的酒,相传饮社酒可以治疗耳聋,所以大家都不醉不归。社肉是社祭时用的肉,祭神完毕后分割给大家。能够分到社肉,人们认为是受到神的恩赐,所以陆游在〈社肉〉中写到:“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他把肉带回家分给子孙们,让全家老少都能感受到神的恩惠。社饭是祭祀社神所用之饭,先做好米饭,再把猪肉、羊肉、腰子、肺、肚、鸭饼、瓜、姜等切成薄片,调和五味铺在米饭之上,用葫芦盛好,相互赠送。

通过祭祀社神的活动,人们在享受丰盛食物的时候,就会念念不忘土地之神的恩德,代代传承感恩之心,绝不会狂妄自大,破坏有序的大自然。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被忽略的照片 六四“烧死士兵”真相

    下一篇: 王汉勋与郑苹如 英雄美人江山如画  战火纷飞尽忠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