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金银器珍品——西汉高足托盘银烛台
2017-04-27

文、图/卓然堂  赵睿

今年春拍已过月余,大拍场上的火热竞价与突临纽约的大雪已然成为记忆,在余温中继续盘点亚洲周中小拍场上出现的奇珍异宝,有一座纯银材质的西汉高足托盘烛台,造型典雅,制作精美,为前所未见的大型汉代银器珍品,颇引人注意,在此特别介绍,与藏家同好分享。

银烛台高13.2厘米,托盘长18厘米,宽12厘米,重1500克。银质,失蜡法范铸成型,浮雕状纹饰。整器分为托盘与支架两部分铸,然后焊接为一体。焊缝处理极为精细,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方能识别。烛台上部为椭圆形耳杯状托盘,无附耳,光素无纹,中置两枚钉状立钎,钎高3厘米,间距5厘米。钎尖略低于托盘上沿。烛台支架为四支两长两短相对的树枝状支柱,中间略细,形成叶状上端与托盘焊接相连,下端渐粗,平展与烛台底座茎干连为一体。茎干中置弦纹,下部延伸为圆形覆碟状底座。底座圈足直径10.4厘米,以四叶形浮雕为主纹,间以锥形饰物。每叶正中平錾一道阴线使图案略有变化。底座下盘及茎干中空。此器设计合理,承接滴淌蜡油的托盘光素无纹,便于清理,支架厚重稳定,完全可以支撑两只直径各5厘米的较大型蜡烛。

人们习惯上把以火为源,燃烧动植物脂肪的的照明器具统称为古代照明灯具,汉代以前的中国早期灯具主要分为油灯与烛台两大类,唐宋之后增设彩灯类。烛台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已有各式精致的铜烛台。直到两汉时期,蜡烛的使用尚不普及,故烛台要远较各式油灯为少。东周以降,青铜器制作由礼器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用器,故此时铜质灯具一枝独秀,虽有错金银或镶嵌宝石的青铜制品,但鲜见其他材质的灯具。文献中根据放置蜡烛的方式,把古代烛台分为中空筒管式、孔穴式、立钎式三种。中空管式为圆管状烛柱,可为单、双、或者多列柱以置放蜡烛。孔穴式则多以动物造型为主体,脊背或头顶设环状插孔以置蜡烛。立钎式则如本器,在灯盏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钉状立钎以固定蜡烛。汉代以前的烛台似以立钎式多见,其余两种则多见于后世,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瓷制烛台。

类似本器器型的带座耳杯并非孤例,这是汉代时期高档耳杯的常见配套置放形式,但用作烛台尙为仅见,特别是大型银质则更是未见报导。2006年知名比利时中国古董商、号称“中国青铜器女王”的Gisele Croes曾展销一件西汉时期银铜合铸、镶嵌琉璃的耳杯座架,其形状与装饰与本器如出一辙,唯本器为整体银质而非铜银合铸。根据二者相似的程度,当属同期器具,可谓同源殊途。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随著生产力的发展,金银冶炼技术提高,产量增加,为较大型的金银器皿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此时的金银加工工艺仍未脱离传统青铜工艺的窠臼,如本器即为范铸所制,仅底座上象征性的使用了单线条平錾工艺,说明这件烛台制作之时尚未受到西域金银工艺的影响。由于使用浇铸工艺,致使器体凝重,所费银料多达一千五百克,实非一般富庶人家所能拥有,而定是王公贵族的特权和财富的象征。这座罕见的西汉立钎式高足托盘银烛台,设计巧妙,铸工精美,珍贵异常,在凤毛麟角的存世汉代金银器中,当占有一席之地。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康熙青花瓷的30个特点(中)

    下一篇: 康熙青花瓷的30个特点(下)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