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卓然堂 赵睿
今年纽约春拍季已成过眼云烟,但其间的眩目场景仍在脑海回放,拍卖师落槌的余韵尚在耳边回荡。盘点总结这一季令人兴奋惊叹的拍品,再次向藏友介绍这次发布的一套罕见的佛教经典圣品,元末明初的手刻金萡姚秦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这套金经早年曾经佳士得拍卖行拍出,辗转来到小拍场,也算是给藏家的一个惊喜。
这套金萡经共分上、中、下三卷,以手卷方式从右至左书写在长条金萡上,以卷轴卷起分装于三个鎏金带盖经筒。经筒高24.3厘米,直径6.6厘米,分别重309克、297.5克、296克。经卷上卷长410厘米,宽17.7厘米,重696克;中卷长415厘米,宽17.7厘米,重709克;下卷长328厘米,宽17.6厘米,重584克。经元素分析仪测定,金萡实为镀金铜银合金萡片,含金5.75%,银1.44%,铜92.73%,微量镍和铟。经筒含金26.38%,银9.84%,铜61.21%,锌2.57%。经筒为浇铸成型,錾刻纹饰。圆筒形,穹形顶盖,置宝珠盖纽,盖上减地錾出枝蔓及六朵花卉,下起突棱,饰一圈勾连纹,与经筒子母口相扣。经筒上沿卷唇,亦饰一周勾连纹,直筒,下接弧形底座。经筒正面錾长方形突线框,框内突錾《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维摩诘所说经卷中》、《维摩诘所说经卷下》。经筒背面平錾坐于莲花台之上讲经菩萨,两旁站立二弟子,背景落花纷瑛,祥云环绕,纹饰均为减地突雕技法,衬以麻布地。底座錾突雕缠枝花卉纹。三卷经文系硬笔手工抄写,共分十四品。上卷为第一品至第四品,中卷为第五品至第九品,下卷为第十品至第十四品。每卷首均刻画释迦牟尼立像,上卷与下卷标题与经文之间刻有“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而中卷标题后则多一字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鵌诏译”,每卷末均刻有护法神像。卷轴两端设有圆形金片,上端置宝珠钮便于从经筒取经卷,每卷有二条带扣錾花金系带以固定经卷。
鸠摩罗什为佛教三藏法师第一人,位列中国四大译经家之首,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后秦为了请鸠摩罗什,先后发动二次战争,灭了扣压他的三个国家。鸠摩罗什先由前秦符坚的大将吕光软禁在西凉州十八年,后由后秦姚兴请到都城长安,拜为国师,并组织名僧八百多人助他译经。他一生译经数百卷,主要译作《金刚经》、《阿弥陀佛经》、《法华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维摩诘所说经》等均为传世流传最广的译本。
《维摩诘所说经》约在公元一世纪开始在印度流传,于公元183年由支谦首次译为汉文,曾有七种汉译本,现存三种:三国时期吴支谦、后秦(姚秦)鸠摩罗什及唐玄奘译本。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广,经久不衰,收入大正藏第十四册。《维摩诘经》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维摩诘菩萨与诸位菩萨和声闻罗汉充满智慧和譬喻的问答。经中故事性很强,例如天女散花,请饭香土等。故事人物生动,想象奇迥,富于文学趣味,在南北朝时期颇受热衷于清谈的文人学士的喜爱。自此历代众多诗人的行止、文风深受此经的影响,如谢灵运、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等,而其中最著名的要属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其取名维、字摩诘,就是从巜维摩诘经》来的。《维摩诘经》对中国文学、哲学影响巨大而深远,精通佛法的南怀谨大师认为这部经是与整个佛教、佛法、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部经。《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也深深影响了佛教禅宗的不二思想。
据藏家介绍,他藏有一部金萡手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中的落款年份为元宣光七年,即公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此《金刚经》与金萡手刻本《维摩诘所说经》工艺、装饰均十分相似,应为同一时期的抄本,因此这套经卷可断代为元末明初。以金萡为抄经的材料,恰当的合金成份决定了适合硬笔书写的萡片硬度。每卷长达四米多长、薄如纸帛的金属萡片,制作工艺复杂,再以手工硬笔在每卷金萡抄刻出上万字、三卷共三万多字的经文,工作量巨大,在现代社会是难以想象的。这部经书的刻字布局合理规范,笔迹遒劲古朴,字体亦行亦楷,行文潇洒,功力深厚。运笔力透纸(萡)背,造成多处金萡有笔触孔洞,用力之深,非一般人所为,应是有专业学养并训练有素的学者或僧侣,怀着虔诚的信念,经年累月,日复一日用特殊的硬笔抄写工具及技法,认真执着地刻写出这部经文。这三卷金萡手刻本《维摩诘所说经》,内涵丰富,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终为有佛缘的藏家珍藏,实为难得。这套金萡经卷不仅仅是承载纪录了上乘教义及最佳译本的珍贵文物,也是一部罕见的中国早期硬笔书法精品。藏家希望这部佛教圣品所蕴教义能够得以弘扬,所含有的文化、书法精华及金银制作工艺获得进一步研究,果若如此,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