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音乐

中医与音乐

2019-09-27

文︱邓正梁
(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音乐是有治疗效果的,如:音乐的“乐”字上头加个草,就成了“药”,最早的药物很可能就是音乐。

“乐”字,上中部为白,五行中属金,本音“钟”,音属“商”,对应人体肺脏,肺主气藏魂;下中部为木,音属“角”,对应人体肝脏,肝藏血藏魂,《黄帝内经》中提到:“魂魄和合,血气元神旺盛,则心生神明。”又“乐”字的上部左、右二侧成“丝”字,对应人体心脏,音属“征”,五行属火,心在志为喜,弦乐拨动扣人心弦,流通精神,人病愈而喜,闻之亦喜,带来和乐气氛。

音乐被视为最高修养
《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中提到:“圣人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表明通达万物的圣人才明音乐,圣人知音乐而通万物。

古代就已经把宫、商、角、征、羽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配,根据五脏需要而予以相对应的音乐调节,如:肝郁的人,需要高昂豪迈的音乐,因为肝属木,性喜条达,不喜郁,高昂音乐让肝气舒展条达;心情激动,肝实阳亢的人需要柔和、缓慢的低音,让肝脏能熄风潜阳。

谈到音乐,不得不说到孔子。孔子在音乐方面,能够唱歌、弹琴、鼓瑟、击磬、作曲,认为礼乐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修身、立世的根本。他认为要修养一位完人,需要开始于诗,建立于礼,完成于乐,音乐被视为人的最高修养。

音乐是不可置疑的妙药
《礼记》中的〈乐记〉谈到音乐:“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儒者重乐为治道,实与医道息息相关,因为儒者以乐治心,求得国祚绵延,长治久安;医者以乐治心,平衡阴阳,调节脏器,以求得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也就是说,音乐能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音乐对人的生理变化、思想行为,也起到微妙的作用,如〈乐记〉记载:“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音乐可以治疗疾病,宋代文豪欧阳修在〈送杨寘序〉中谈道:“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大文豪不只用文字抒怀,还用音乐疗疾。

音乐可立志怡情、排忧释怀、祛闷解乏、镇静催眠,现代人用于治疗高血压、胃溃疡、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忧郁症、气喘病,此外还有镇痛、麻醉作用,音乐真是不可置疑的妙药。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