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片竟致病!科学家揭露这个百年来的残酷营销骗局 3
2017-01-07
要知道,美国内科年鉴,是美国医师协会的官方杂志,是一份严肃严谨很有权威性的学术杂志。居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党风格的题目,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吸引媒体的广泛关注,将这个美国医师协会的观点传播给普通大众。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均为医学界翘楚: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Welch疾病预防中心的Eliseo Guallar医学和药学博士、Lawrence J. Appel医学博士和Edgar R. Miller医学博士
英国Warwick大学医学院Saverio Stranges医学博士
该杂志的高级副主编Cynthia Mulrow医学博士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
普通(有正常饮食能力)的人群,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或者矿物质补充剂没有益处,相反倒可能有害。不要指望着服用维生素能预防慢性疾病。
美国的维生素片泛滥成灾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场持续了近100年的热潮至今还是没有消退的迹象。
回看今天的中国,维生素片的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庞大,达到770亿元人民币,并且还在不断扩大,70%的民众表示曾经吃过或者正在吃维生素片。
总结了各种研究成果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来说维生素确实可以帮助治疗疾病。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服用维生素片收效甚微甚至伴有致癌等副作用,而且一旦服用过量,还会导致维生素中毒等。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除非你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缺乏维生素的症状,否则还是不要吃维生素片为好。
维生素片竟致病!科学家揭露这个百年来的残酷营销骗局。(Pixabay.com)
延伸:
维生素到底是什么?就是将所有成分都移除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来源:《健康的骗局:维生素的另类历史》
作者:(美国)瑞玛・爱波
以一些基本的食物为例——譬如说牛奶吧,如果分解它的主要成分,再进一步分析这些主要成分里还有什么东西,你会发现你还没有分析到〝维生素〞——少了这种物质,生命就无以为继。
维生素到底是什么?就是将所有成分都移除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至少在外行的人看来,维生素是这么一回事。
在1921年有人对维生素下出上述定义,此时距科学家冯克(CasimirFunk)率先使用〝维生素〞一词还不过10年,维生素之所以会被发现,是因为当身体少了某些特定物质时,就会出现像坏血症或多发性神经炎之类的疾病,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科学界及一般大众对这些高深难测的物质充满了关切和想象。虽然当时对维生素的结构及其如何在体内运作所知极少,但维生素科学已挖到一条金矿,药商看中维生素的科学光环,以此开拓新市场,也因为科学前景看好,消费者热情拥抱了这种新产品。
此时一般人对维生素到底了解到何种地步,已经不得而知。但从街谈巷议中的确可感受到维生素的炙手可热程度,消费者很快就开始利用营养学界的新发现。中产阶级的消费者改变购买习惯的速度之快,让一名药厂老板在1937年感叹:〝不久以前,‘维生素’这个词大部分的人连听都没听过。现在,比较尽职的妈妈如果不知道维生素就太丢脸了。可能有不少母亲说梦话时还会吓到枕边的丈夫:‘喝牛奶补充维生素A……吃蔬菜才有维生素B……柳丁有维生素C……维生素D得之不易,所以要给小孩吃鱼肝油。’〞
其实,维生素到处都有,不但天然的食物里富含维生素,补品、药丸,甚至面粉、肥皂和健素糖里都添加了维生素。《好管家》(Good Housekeeping)、《卫生保健》等杂志的读者来函把这个问题愈炒愈热。读者表示他们对营养学界最近发布的消息很关心,但心里又很困惑。有趣的是,当他们发现许多维生素的科学主张相互矛盾时,并没有因此排拒科学,反而写信给编辑,要求厘清那些产品的主张及科学争议。
广告商一向善于见缝插针,他们很快就借各种促销活动巩固和发挥了维生素的魅力。一种名叫阿华田(Ovaltine)的维生素产品的广告宣称,〝除了基本的养分外,还有会让你长大长高的维生素〞。一家生产无水烹饪锅具的厂商在广告里标榜:用他们的锅具〝妈妈就可以端出一道道保存所有维生素的健康菜肴〞。另一个促销广告说:〝只要加3调羹我们的巧克力粉,孩子就会有相当于1公升牛奶所含的维生素B。〞一家面包的广告则指出:〝科学家都认为……各个年龄层的人都需要维生素D。〞维生素的威力远远超出了食品,一家化妆品的广告宣称:〝我们终于有办法让维生素D穿透毛细孔,直接滋养我们的肌肤了……只要你使用我们的维生素乳霜。〞此外,维生素产品的使用者也从人扩展到动物身上。在一个有3种口味的狗饼干的广告里,一只小狗喃喃地说:〝噢!如果没有维生素D的话,我怎么能活下去?〞最会在广告里吹捧维生素的人,非药商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