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子 无字绘本 简单又有趣
2018-08-17
(Fotolia)
文︱刘如
日本的儿童绘本被视为幼儿教育的最佳读物,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思考力,丰富孩子的心灵、避免问题孩子的出现。
教育界呼吁父母从一岁左右就开始给孩子读绘本,事实证明这样培养出的孩子非常聪慧、自立、善解人意。那么,如何引导幼儿读无字绘本呢?以怎样的心态引导孩子才能成功呢?
跟著孩子好好看图
没有文字的绘本,意味著没有固定的读书法,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可以自由的发挥想像力、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是摆脱大人观念的最好机会,回到孩子的时代、体验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的绝佳机会,父母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和乐趣。
一位日本妈妈说,她当年教孩子,也不知如何读,当她放下读书时必须读文字的观念后,变得很轻松,那就让自己像孩子一样,不去想要编出什么么故事,只管跟孩子一样,不带任何目的去看图,看看这幅图有什么有趣的东西,跟著孩子一起快乐地看就好。
她的做法会让人领悟到:别看这些绘本看似很简单,但是却能改变整个大人的思维方式,只要无字绘本令你都能接受,还能看出乐趣,就能使你变成一个非常懂得孩子心理、很会和孩子相处的父母,也会使很多抑郁、自闭、反抗、不良等问题的孩子,不会再出现了。
看图自由编故事
她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本有大象的图书,那时她翻开图画,看到图中一只大象站在一个球上玩,球给人感觉是正在滚动的,象鼻子口画著气团,应该都能明白是呼出的气。象鼻子前端站著几只鸟,上边一只鸟还叼著小树枝,就这么简单的画面,谁都看得懂。因此不必想得很难,就把看到的试著说出来,不需要追求完整动人的故事,这样会很轻松。
她就对孩子说:“大象正站在球上玩儿呢!象鼻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呼出来啦!难道是想说话吗?说了什么话呢?” 她说只要注意看图,肯定能看到不少东西,也就把看到的说出来而已。当然还要启发孩子,既不能强行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也不能忘了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就采取了半叙述半设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又有一定的思考方向。但不能给提问下任何结论,如果父母自己认为已经有了正确答案,等著孩子说出来那样的心态,会限制孩子自己的想像力,也会轻易否定孩子自己的答案,一发现孩子所说不高明,就马上失望或者否定,就会打击孩子,以后孩子就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很害怕妈妈失望、不高兴,变得很胆怯。
其实只要孩子高兴快乐就好,父母不必急于求成,不必把绘本当作学习的教材,否则孩子就会讨厌绘本,甚至成为压力,觉得绘本像是妈妈对他的考试一样,说不对就完了。千万不能给孩子这样的压力,导致不爱看书的后果。
什么都替孩子说出来会让孩子变成什么都依赖父母、不爱动脑,但是问题太多,什么都不提示,不给出一定的范围和方向,又可能难度太大,所以她采取了半叙述半提问的方式,不给孩子压力还能自由发挥、想像出自己的答案。当时她孩子话都还说不好,就指著大象鼻子,大概是表达“大象叫小鸟呢!正跟小鸟说话呢!”的意思。于是妈妈又问:“有几只鸟呢?小鸟嘴里叼著什么呢?要飞到哪里去呢?”一会功夫,就跟孩子讲了许多话。
不执著对与错
这时候千万不要在意故事是否合理与否,精彩与否。她说这些都不重要,孩子高兴就能往下翻,比如看到下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指著一个地上的小洞,可是孩子最喜欢的大象不见了,没在画里。于是妈妈就问:“大象怎么不见了?躲到哪里了呢?”孩子说:“大象掉到洞里去了。”按照大人的思考和逻辑,大象是进不去的,但是不必在意,也不必否定孩子,把大人的正确答案暂时藏在心中,这样孩子就会不停的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想像的自由比现实的对错更重要。
因为这样一来,孩子会追著绘本往下读,会得到最大的乐趣而日日沉醉于绘本。孩子在这样自由交流的环境下长大,因此会敞开心扉什么话都会告诉妈妈,在建立了信任关系后,随著孩子年龄增长,耐心地针对一些道德问题跟孩子不停地讨论,问题孩子当然就不会出现。(待续)
来源: 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