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与人相处(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如何教孩子与人相处(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2018-05-19
文︱心怡

(Fotolia)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本珍贵的藏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于1818年写成,作者卡尔·威特是一位清贫的牧师,他记述了弱智儿子在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赛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童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生活中,我们如果善于与人交往就会觉得一切都很顺利,反之就会觉得处处碰壁,以致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有时候,能与别人沟通就会觉得快乐,不能与人相处就会觉得孤独和不幸。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只限于自己的知识,那么他的潜能就没办法施展出来,如同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么每个人都会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永远对,而别人总是错的。
倾听的艺术
作者对儿子的教育中,一直非常注重与人相处方面的培养。为了能够让儿子与别人和睦相处,能够拥有很多朋友,他给儿子提出必须要做到:友爱、协作、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等,让儿子以这些准则来与他人相处,让儿子能够与别人以适当的方式交往。
有一天,作者的一位朋友说起自己家庭的事:“我们有时候会出现问题,可是我们又不愿意实实在在的说出来。部分原因是由于害怕,部分原因是觉得丢脸。大家全都是这样,包括:我和妻子,还有我们的孩子。”他建议朋友举行一个家庭会议,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后来,自从有了家庭会议,这位朋友家里的气氛好多了。以前,孩子不敢与他多说话,妻子也有些害怕他。现在,孩子们向父母坦露了情感要求:希望父母经常在晚上陪他们玩一会儿,父母马上答应了,但同时也提出了对孩子的建议:要做到及时上楼、吃饭和洗澡。这位朋友和妻子的感情也恢复到了新婚时那样美满。
这种沟通的方式,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轻松的畅所欲言,使家庭情感的沟通和家庭教育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作者称这种做法是自助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生活可能会使家人之间产生心理障碍与隔阂,如果父母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沟通方法让全家人都坐下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与孩子对话、教育孩子,那么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也能自信、从容、理智的解决问题。
作者从儿子3岁开始,就让儿子加入家庭会议,与父母和女佣一起讨论某个问题。家庭会议的方式涉及到家庭教育中的很多重要细节,比如:母亲表示,如果孩子能够帮她洗衣服和晒衣服,她会很高兴的。这些细节有助于父母更深入的理解孩子,也会让孩子信任父母,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作者在与孩子沟通的经验中,其中之一是“倾听的艺术”。他和妻子每天都会在儿子入睡前,留一段时间听孩子讲述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儿子很多时候会对自己做自我评价,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讲述的过程中,孩子逐渐的习惯了自我反省,他和妻子也会清楚的了解儿子的个性、待人处事的方式。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能够敞开心扉,希望孩子有什么事情能够与父母商量,所以父母要营造出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与孩子无拘无束的交流。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对于孩子不正确的想法,也会给予及时的指导,讲清楚道理。
在晚餐时,作者全家经常讨论家庭问题,家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儿子在这时谈论的事情也最能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了被尊重的满足感。他还会特意和儿子一起去田野、一起去野餐,和儿子谈心、分享彼此的情感。所以他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倾听”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
他认为沟通是一种艺术。孩子有时候需要安慰时,他会拥抱、抚摸儿子,有时候不方便口头表达时,他就会写在纸条上。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和家人能与儿子有良好的沟通,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儿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会了儿子怎样去与他人沟通交流,以这种方式培养儿子能够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待续)
    来源: 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