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如
在现代中国人的心中,认为孔孟之道是落后的老古董,殊不知日本近代资本经济的根基、文化理念、价值观,都是通过被誉为日本资本经济之父、商界之父、企业界之父的涩泽荣一,终身追随孔子的教导而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孔子《论语》的智慧被日本资本家巨贾活学活用,成为了指导日本资本经济、领导各界商才的导师。
每年从四月分开始,日本新的年度就开始了,在四月分之前毕业的大学生,总会因为人才过剩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现代的高等教育,为何培养了一大群的菁英却无用武之地呢?人们越来越感到竞争的疲惫和前途的迷茫,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人才过剩 求职难
其实,现在日本面临的人才过剩,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状况,这位日本的经济之父——涩泽荣一,在很早就预见了和解答过人才过剩、求职难的问题,而且跟我看到的当今的教育问题不谋而合。如果现在的大学生能够早早就懂得这个道理,必定人人皆能做到心中有数,人尽其才而并非难事。
在《论语与算盘》一书中,有“人才过剩的一大原因”这一章节,也就是说,涩泽荣一在晚年教育后辈时,曾亲自论述过这方面的问题。他首先从经济现象切入,告诉大家需求与供给的原理是存在于经济领域,同样适合于看待人才的供给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一关系。
他认为,如今(1931年以前的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过多。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不会甘心从事低等工作,虽然这样的志向也符合情理,无可厚非,但是人们不能忘记现实,现实与个人的愿望不会总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在社会里各行各业都需要,不会千篇一律,各种各样的人才都需要,不会只需要高等人才,哪个阶层都有人才,都需要有人去做。
但是有一个现象人人皆知,那就是居于上层领导地位的人,绝对只是少数而已。如果人人都因为受过高等教育,而不愿意从事受上级管理和吩咐的低等工作,也就是说,人人都要居于上位,不肯低就、不愿意听从指挥,觉得低等工作委屈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那么必然会出现大批的人才,去争夺极少数的职位和有限的工作种类的问题。这是个必然的现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无法回避高等职位属于少数的问题。如果社会不停地大量培养高等人才,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会出现什么局面呢?大多数的毕业生会得到何种结局呢?我想就不用再多说了。
教育方针出了问题
日本的经济之父——涩泽荣一,在以上的论述中讲到了所谓的高等教育,然而,他并不认为这样的高等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他说,现代教育的方针出现了问题,以为一味地灌输知识就够用了。结果,最后培养出了技术高超,但缺乏修养的大量相同类型的人。这些受过所谓的高等教育的人,不懂得屈居人下,反而傲慢浮躁,只会自命不凡,动则抱怨。这就是忽视了精神修养方面,所谓的高等教育,所导致的可悲的结果,这样一来,人才的供给过剩就是必然的。
这段话已经点出了问题的实质,大量的社会工作需要人做,但是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肯去做低等工作。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人,要经过很多年的付出,而且在经济上的付出也是非常大。所以他们不仅会自命不凡、不肯屈居人下,也不肯吃亏,心里更是无法平衡与受低等教育的人干同样的工作,最后就导致了人才过剩的后果。
正所谓高不成、低不就,他们的内心非常矛盾:早知道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最后还是落得个从事一般的工作,如果跟中等教育的人做一样的工作,那么又何必当初要费尽心力,去攻读大学呢?人们最后就会面临这样心理矛盾的结果,内心的失落感很难平衡,因此我们真的有必要重新衡定高等教育的实质意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