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之父 独奉孔子为师(七)
2018-12-23

文︱刘如

在现代中国人的心中,认为孔孟之道是落后的老古董,殊不知日本近代资本经济的根基、文化理念、价值观,都是通过被誉为日本资本经济之父、商界之父、企业界之父的涩泽荣一,终身追随孔子的教导而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孔子《论语》的智慧被日本资本家巨贾活学活用,成为了指导日本资本经济、领导各界商才的导师。

如今的人动则大谈现代领导学、管理学,讲的都是手段技巧,如果缺少仁义之心,并不能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和尊敬,真正的威望就永远无法获得。大海因为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放低姿态、包容万物,而使得天下河川皆能自动投入大海的怀抱,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泛爱众”的内涵。

“泛爱众”与坚守原则
涩泽荣一对孔子“泛爱众”的理解十分正确,他包容人、不排斥人,也不会将自己的理想和根本志向、人格要求强加给他人。

孔子的所有言论和教导都是基于“仁义”二字,孟子之后虽然加上了“理智信”,也都源自“仁义”二字。“仁”可以理解为博爱、同情、恻隐等人类善心待人的含义,“义”可以理解为大公无私、义务责任、甘心奉献、遵行正理。“仁义”合在一起,就会十分宏大,既有爱人容人之心、同情恻隐之心,又会遵循正理,有原则,无私无畏,将个人荣辱放置身后,做起事来皆有张弛,不会过度偏激。所以,孔子说的“泛爱众”,既有今天人们理解的平等博爱,也还包含著有度的原则。

涩泽荣一对孔子的教导理解的非常全面,运用得十分到位。他在“恶中看善”一节中,就非常具体地阐述了这个观点,他平等地、广泛地接触和爱护众人,不分贫富贵贱,甚至不排斥人格低下,或者大家认为自私的人,但是又非常有原则。那么这是否矛盾呢?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做的。

因“泛爱众”招致非议
他在文中说道,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认为他跟人打交道太过“不分是非善恶”,什么人都接触、都接待。比如:他一直主张自己要遵守孔子的《论语》来做人、来工作,可是为何要接触反对《论语》的人?还有,即使是被社会批评的人,他也“不分是非”地跟人来往接触,好像无所谓社会对他名誉人格的评价,很多人因此感到不解,向他求教。

面对众人的误解,他是这样解答的:“我在关注自己立身的同时,更希望致力于为社会做贡献,尽可能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让整个国家得到进步。所以我自己的名誉利益、子孙繁荣等个人的荣辱,我把它们放在第二位。因此,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尽自己对社会的义务,也就是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他们的才智,没想到正是这样的做法,招致了众人的误解。”

“自从进入实业界以来,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自然鱼龙混杂,有人想效仿我利用他自己所长建立实业、干一番事业。即使他的目的与志向很低、很狭隘,跟我本质上的目的完全不同,他仅仅只是为了一己利益,我都只看他要从事的事业是否是正当的?是否对社会繁荣有帮助的?就这个判断而已。如果最终他做的事业是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我都会支援他达到目标。”

他还说,自己不仅仅帮助工商业者,对于从事文学工作或记者也都是如此对待。如果有人要采访他,尽管很忙,他也会支持,因为他觉得只要对方是真心诚意地想要为社会报导有用的信息,自己说的虽然不会有多大的价值,但是记者们既然如此有诚意要报导,那就接待他们,即使这样会很忙,增加了很多琐事,让自己没有空闲,他也不会轻易拒绝。这样做不是仅仅为了那个人本身,而是考虑到他的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服务于大众的,属于社会利益的,所以才会亲自面谈。不管此人是谁?认识,还是陌生,只要他的要求符合社会公益和道德范围,他都支援。(待续)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30年前赚到第一桶金 盖茨的决定连理财专家都称赞

    下一篇: 日本经济之父 独奉孔子为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