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2020-03-04
文︱邓正梁
(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中医治病“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语出《黄帝内经》),外面的问题要考虑到内脏器官的变化,内脏器官的变化常可在体表显现出来。
皮肤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皮肤哪儿痒了,搔抓不停,抓得红红一片,还是不能止痒。在西医来讲,就是皮肤过敏,吃一点抗组织胺,再严重的吃类固醇,目的就是止痒;中医认为搔痒常是风湿热的表现,所以用苦参、石膏、知母、牛蒡等,除掉外在淫邪,搔痒就能消除,若身体太虚的,还要补血,因为搔抓在中医就是“风”的问题,“治风需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用当归、首乌、蒺藜等祛风、补血。
再来是皮下出血的问题,皮肤一点一点鲜红色,有的呈现红斑,久了血色素氧化成暗褐色。西医常会怀疑是自体免疫性疾病,如:血管炎、红斑狼疮等,服用药物最主要的就是类固醇;中医认为皮下出血是血热问题:中医诊断的层次,在热病学来讲有“卫气营血”之分,热入营血的层次,容易皮下出血,药用侧柏叶、丹皮、赤芍等凉血,自然出血就会缓解,这就是“司外揣内”的思想。
还有是皮肤起泡的问题,最常见就是天疱疮,这常发生在老年人,皮肤像煮熟的红豆汤一样,一直冒泡,冒多了皮肤一整片脱皮,异常的疼痛,不小心还会细菌感染,罹患败血症而死去。西医的治疗就是用类固醇,压抑免疫力,让皮肤不要再冒泡;中医认为冒泡是体内湿热,要清热利湿,药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冒泡自然就会缓解。
最常见的毛囊炎,不论是青春痘,还是针眼,抑或肛门脓疡,西医常用四环霉素等消炎杀菌;中医常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等,清热排脓。有诸内而形诸外,调整脏腑的阴阳寒热,皮肤病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中医治病“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语出《黄帝内经》),外面的问题要考虑到内脏器官的变化,内脏器官的变化常可在体表显现出来。
皮肤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皮肤哪儿痒了,搔抓不停,抓得红红一片,还是不能止痒。在西医来讲,就是皮肤过敏,吃一点抗组织胺,再严重的吃类固醇,目的就是止痒;中医认为搔痒常是风湿热的表现,所以用苦参、石膏、知母、牛蒡等,除掉外在淫邪,搔痒就能消除,若身体太虚的,还要补血,因为搔抓在中医就是“风”的问题,“治风需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用当归、首乌、蒺藜等祛风、补血。
再来是皮下出血的问题,皮肤一点一点鲜红色,有的呈现红斑,久了血色素氧化成暗褐色。西医常会怀疑是自体免疫性疾病,如:血管炎、红斑狼疮等,服用药物最主要的就是类固醇;中医认为皮下出血是血热问题:中医诊断的层次,在热病学来讲有“卫气营血”之分,热入营血的层次,容易皮下出血,药用侧柏叶、丹皮、赤芍等凉血,自然出血就会缓解,这就是“司外揣内”的思想。
还有是皮肤起泡的问题,最常见就是天疱疮,这常发生在老年人,皮肤像煮熟的红豆汤一样,一直冒泡,冒多了皮肤一整片脱皮,异常的疼痛,不小心还会细菌感染,罹患败血症而死去。西医的治疗就是用类固醇,压抑免疫力,让皮肤不要再冒泡;中医认为冒泡是体内湿热,要清热利湿,药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冒泡自然就会缓解。
最常见的毛囊炎,不论是青春痘,还是针眼,抑或肛门脓疡,西医常用四环霉素等消炎杀菌;中医常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等,清热排脓。有诸内而形诸外,调整脏腑的阴阳寒热,皮肤病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