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谷雨
2019-04-22

文—宋紫凤

中国人说气候,非指冷、暖、干、湿而已,气候亦可用来标记一年的时间。

所谓“气”,就是二十四节气,所谓“候”,是指七十二候。谷雨正是春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分为三候:“谷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古人眼中的春天,如此生意盎然。在萍水相逢的时候,就是谷雨之日了,过上五天,斑鸠就要拂羽而飞了,再过五天,鸡冠鸟就要出现在桑树上了。大千世界如此瞬息万变,生生不息,于人而言,虽然奥妙无穷,却也再亲切不过。

而说起谷雨,又何止三候之景呢!杨花如雪,柳絮翻飞,春雨润物,子规夜啼,樱桃红熟,夭桃灼灼,条风始至,佳气浮天,可谓处处生机,目不暇给。

说起来,日月丽天,山川炳焕,动植万类,此正所谓道之文也!人为三才之一、五行之秀,生于天地之间,则目之所接、耳之所闻,必然感动于心,于是发言为诗,和声为乐,歌之舞之,足之蹈之,古人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就是这个意思。于是在谷雨这样清洁明媚的时光里,人的心情也自然大好,也无怪乎有那么多关于谷雨的清丽诗歌与美好风俗流传下来。

清明才过,便是谷雨。所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犹有残雪未消,犹觉春寒料峭,一到谷雨时节,便和气生发,雨水渐多,百谷得雨而生,故称谷雨。谷雨之茶、谷雨之雨、谷雨之花,都是谷雨时节值得称道的。

谷雨之雨
春天本就是去故从新的季节,而自清明以来直至谷雨,则因雨水的洗濯更觉万物鲜明。不过,清明之雨与谷雨之雨却全然不似一种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自有一种清寂与冷艳,这种天气很适合读书,所谓“杏花春雨读书天”。

谷雨之雨则不然,此季田间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正需雨水润泽,一场好雨,万物生发,正所谓“春雨一滴贵如油”。有诗云:“投种须及时,大率谷雨前。”诸多的作物都在此时就要播种。种棉、种稻、种豆、种瓜,天时不可失,民事不可缓。所以谷雨之雨实在是亲切可人。

谷雨之花
“金碧楼台拱绮霞,春风随处作繁华。太和殿里朱明节,藉赏东京谷雨花。”这是一首辽人所写的宫词,所谓谷雨花,说的是牡丹。

牡丹花时正值谷雨,所以又称谷雨花,这样的谷雨全然一派富贵气象,与方才乡土沃野的喧闹与红火则又大不相同。

所以,赏牡丹成为谷雨的又一个重要习俗。牡丹艳冠群芳,又以洛阳牡丹甲天下,当洛城的牡丹大放时,春天也走到了尽头。想来,春气浩荡,春事盛大,必要以天下牡丹大放其华来谢幕,才够气派,才够隆重。

谷雨之茶
谷雨又是采茶的好时节。谷雨前后,采茶、焙茶、煎茶、品茶,远近茶香,沁人心脾,正如元人方回所写:“谷雨深春近,茶烟永日香。”中国人茶文化源远流长,讲究极多。宋代蔡襄写《茶录》,说:“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以谷雨前五日为上,后五日次之,再五日又次之。”这也只是个大概,若论细节,则早采晚采不同,昼采夜采不同,有露无露不同,甚至有云无云也不同。

这些讲究只是说说便已觉得麻烦,但这还真不是矫情或造作,而是古时人灵性未泯,能与天地相容,所以能洞察入微而带来的必然的生活状态。后来的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再后来,连知其然也不甚知之,徒为附庸风雅,却怎么也学不来半点古人才有的贵气了。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周敦颐的学问从哪里得来?

    下一篇: 司马相如 长卿有赋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