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被确认为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最强盛的朝代。致使唐朝如此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唐太宗皇帝的德行和治国处世之道。
李世民(图片来源:Wikipedia)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已经将唐朝成为了“大唐荣耀”(被称为天可汗,也造成了万国来朝的辉煌)。他与君臣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和美好。
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意思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如果损百姓的利益来奉养君主一身,那就如同割下自己股上的肉来吃,肚子倒是填饱了,可是命也就没了。
唐太宗皇帝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视为舟与水之间的关系。他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君主如舟一样,而民如水一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战国时期两千年前,圣贤者、君臣和将士已经提到这个道理。《荀子- 王制》上记载:“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君王好比是舟,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舟行驶,也可以使舟淹没。虽然这句话没有与唐太宗皇帝所说的一模一样,但意义是相同的。
圣贤者的道理是,水可以使舟行驶,也可以使舟淹没。但圣贤者想说的另一个意义,便是领导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很像水与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支持顺从君王,但他们也可以否定推翻君王。
荀子曾经说过,拉车的马一旦受了惊,车内的君王也不能坐得稳。倘若老百姓害怕政事(国家政治之事),那么君主的地位也不安。拉车的马若受了惊,让他平心下来是最佳的办法了。若老百姓害怕政事,赐给他们恩典是最佳的办法了(即让他们有机会得到利益)。选择才德双全的人当官,提拔忠诚者严格为民服务,提倡孝悌,收养寡妇孤儿,帮助穷人,能这样做,人民对政事的心必安。于是,君主的地位才能长久稳定。
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君王若想保护好自己的王位,他必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能够做到老百姓希望做的事,能够解决好老百姓希望解决的问题。倘若不能这样做,那么他的风险日益增多,甚至连他执政者自己也陷入困境。在数千年来,这样的例子很多。
(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历史上,清朝康熙皇帝非常重视“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他的治国之道与唐太宗皇帝的有相似之处。康熙登基时,当时清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家尚未统一、民众对朝廷也有很大的矛盾。孝庄太皇太后问他的想法,康熙答道:“唯仁者无敌”,意思是:只有仁慈者才没有敌人。
他对大臣们说:“定乱之方,唯崇尚宽大,宽则得众。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康熙皇帝十分重视“以民为本”这个道理,他始终以宽容仁慈对待老百姓的过错。
康熙帝不仅关心照顾百姓,而且他还要求官员也要爱民如子。尽管他不限于选择人才,但是选才的标准非常严格。
秦始皇(图片来源:Wikipedia)
除了唐太宗和康熙爷之外,秦始皇也是一位重视官员管理制度和将德行为前提的君王。于是,秦始皇可统一天下,然后秦朝可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兴盛的国家,这并非巧合的。
在统治的政策方面上,秦始皇特别重视当官者的德行。因此,凡为当官者必须避免五个重罪,包括:第一,荒淫无度、浪费金钱、腐败变质。第二,为了富贵而洋洋得意、疯狂傲慢。第三,专权独断、自行判决。第四,反抗冒犯长辈、不顾后果和风险。第五,轻蔑贤才者、贪婪钱财。
可以看出,历史上每个兴盛的朝代对君王的德行要求非常严格。与此同时,君王必须将“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作为前提。这也挺符合道理的,另一方面给后人留下非常可贵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