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系列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2018-12-09

文︱官筱彤

“偷梁换柱”是三十六计第五套混战计中的第一计,此计原文是“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意思是说,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主要战力调开,等待他自己呈现败阵之兆,再来趁机攻击他。

计名由来
“偷梁换柱”原是一句成语,一般认为,它来源于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意思是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
目的。

此计的关键在于在与敌人作战时,设法将其主力调开,然后抓住其弱点,进行攻击,战而胜之。以下二例就是运用“偷梁换柱”战术而获胜的例子。

“偷梁换柱”史例一  胡亥篡位
秦始皇称帝后,宫廷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及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及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有意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练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则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的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时,突然一病不起,于是秦始皇连忙召来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故意扣压密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此处,赵高运用的便是“偷梁换柱”之计,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不但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偷梁换柱”史例二  田单复国
战国时代,赵国人乐毅投靠燕国,得到燕昭王的赏识,尊其为客卿,当时齐国国力正盛,燕国曾有被齐国灭国之耻,燕昭王复国后,时时想要雪耻复仇,于是请教乐毅有何破齐之良策?

乐毅告诉燕昭王,以燕国一国之力是无法破齐的,如果能联合附近的国家,一起去攻打齐国,或可奏效。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游说邻国,并说动了秦、赵、魏、韩、燕等五国组成了五国联军,五国联军推举乐毅为统帅,乐毅亲自领军打头阵,一路势如破竹,齐闵王没办法,只好亡命卫国。

不久,联军攻陷了齐都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县),齐国只剩莒城(今山东省莒县)和即墨城(今山东省平度县)在做困兽
之斗。

此时即墨城推田单为将军,田单观察到,齐国军队并非不能作战,之所以会如此快速地被打败,主要原因是这联军里有个骁勇善战的统帅——乐毅,所以必须尽速将他换掉,否则齐国就危险了。

正巧此时最信任乐毅的燕昭王病逝,田单见有机可乘,于是便使用“偷梁换柱”之计,散布谣言,说乐毅攻齐,一下子攻下了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城,久攻不下的原因,是因为他想在齐称王,新上任的燕惠王原本就与乐毅不睦,听闻此一消息,立刻派骑劫去接替乐毅的职务。

乐毅被换掉后,不敢回燕国,只好回赵国去,自从乐毅走了以后,田单除去了心腹大患,最后用火牛阵,大败燕军,一举光复了齐国原有的七十余座城池。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霍去病匈奴未灭 无以家为

    下一篇: 唐诗欣赏 送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