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系列: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2018-04-15
文︱官筱彤

“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计第四套攻战计中的第一计,此计原文是“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干上之象。”是指不能够迎击敌人强大的正面力量时,就要消灭敌人力量所借以存在或产生的根源。

计名由来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意思是说,水烧开了,再加水进去让水降温并不是根本之计,治本的办法是把柴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此计在军事上是指不和敌人直接交战,而是通过切断敌人的供给来源,破坏敌人所依靠的有利条件,或瓦解敌人士气的办法来战胜敌人。以下二个故事就是运用“釜底抽薪”的例子。

“釜底抽薪”史例一曹操奇袭乌巢

东汉末年,河北袁绍乘势崛起。西元199年,袁绍率领10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兵力只有2万多人。两军隔岸对峙,袁绍仗著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招,突派精锐部队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僵持时间很长,双方的粮草供给便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乌巢,曹操探知乌巢并无重兵,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给。他亲率五千精兵,打著袁绍的旗号,夜袭乌巢,乌巢的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将粮仓包围,并且点燃大火,袁军的一万车粮草瞬间化为灰烬。

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分,军心浮动,袁绍一时间也没了主意。曹操此时立刻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丧失战斗力,四处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古今战争中,粮草为部队战斗力的本源。曹操与袁绍征战,如果正面交锋,曹操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袁绍,但是,聪明的曹操使用了釜底抽薪之计,烧毁乌巢的袁军粮仓,照造成军心浮动,才能大获全胜。


“釜底抽薪”史例二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西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乱。他们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梁国派人向朝廷求援,于是汉景帝派周亚夫发兵到梁国平乱。

当时周亚夫并没有按照常理,带兵直奔战场梁国,而是运用“釜底抽薪”之计,一方面派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另一方面,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

周亚夫占据冒邑,下令巩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闻报,立即率领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扑向冒邑,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

刘濞无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但由于粮草已经断绝,双方对峙了几天之后,周亚夫见敌军已数天饥饿,士气衰弱,毫无战斗力,表示时机已到,便调集部队进攻,而此时精疲力竭、毫无招架之力的叛军不战自乱。

吴王兵败逃往东越,东越因被汉朝收买而杀死刘濞,历时三个月的叛乱就此平息。

(图片:FOTOLIA)
    来源: 看中国

    上一篇: 天人合一 与圆容之美: 纽约汉服专家谈汉服

    下一篇: 昨夜星辰:刘雪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