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筱彤
“关门捉贼”是三十六计第四套混战计中的第四计,此计原文是“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意思是说,对弱小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付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纵其逃去,而又穷追猛赶,那是很不利的。
计名由来
“关门捉贼”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它与“关门打狗”的意思相近。后来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智谋移用于战争,在军事实践中,它与军事家和军事指挥员们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等大体上是一回事。以下二例就是运用“关门捉贼”的战术困围敌人,再借机消灭敌人的例子。
“关门捉贼”史例一
袁绍围攻公孙瓒
西元199年,袁绍包围位在幽州的公孙瓒,公孙瓒数次突围都败下阵来,只得退回城里,为了抵御袁绍的进攻,公孙瓒下令在城墙周围挖掘10条壕堑,并在壕坚上筑起高墙,同时,还囤积了300万斛粮食。果然,袁绍连续几年都无功而返。
袁绍一怒之下,动用全部兵力围攻。公孙瓒见情况不妙,急忙派儿子杀出重围去搬讨救兵。后来,公孙瓒的救兵来到,他派人送信约定:以擧火为号,内外夹击袁绍。
谁知,送信的人一出城就被袁绍的部下抓获。得知公孙瓒的计谋后,袁绍便将计就计,按其约定的时间擧火,公孙瓒果然中计,领兵出城接应,没想到却遭到袁绍布下的军士伏击,大败而逃回城里。袁绍乘胜在城墙外挖地道,直达守城的中央。等一切准备充分,袁绍一声令下,大批袁军仿佛从天而降,对公孙瓒的军队发起猛烈攻势,公孙瓒精心设计的防备倾刻瓦解。
“关门捉贼”史例二
黄巢围攻长安之战
唐朝末年,黄巢率变民起事。西元880年,黄巢率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李克用出兵反攻黄巢。第二年,唐军部署完成,企图出兵收复长安。凤翔一战,黄巢军将领尚让中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认为敌众我寡,不宜硬拚。黄巢心生一计,令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
唐朝大军气势汹汹的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黄巢军败退,纪律松驰,成天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个个呼呼大睡,突然,黄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杀得唐军尸横遍地。
黄巢正是运用了“关门捉贼”之计,成功的占据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