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舜帝的都城——蒲州古城
2018-12-19

文︱美慧

蒲州古称蒲坂,位于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南隅,是永济市下辖的一个小镇,然而您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城镇,它可曾是一个时代的辉煌记忆,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蒲州是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舜帝曾定都于此,在唐代,蒲州更是与长安、洛阳、太原平起平坐,为当时的重要的经济中心,此外,巍巍矗立的鹳雀楼和普救寺里的爱情故事,也为这座曾经繁荣兴盛的都城增添不少浪漫的色彩。

找个悠闲的假日,细细品读这座千年古都,您也能捕捉到一种时光倒流的感动。

“天下之中”地理位置重要
从地理上看,蒲州是长安、洛阳、太原这“天下三都”之要会,“扼天下之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司马迁也曾在《史记》中说蒲州是“天下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商旅往来及兵家交战的必争之地。

古蒲州城有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和两千年的文化繁荣,据史料记载,黄帝、尧、舜、禹等古帝王都曾先后生活在这里,舜继位后,把中国划为十二州,并建都于此。

在唐代,府是一个特别的概念,相当于中央的直辖行政区。

唐开元元年,升首都雍州,即今天的西安为京兆府、东都洛阳为河南府。唐开元九年(721年)升蒲州置河中府。两年后,即开元十一年,升并州置太原府。至此,唐代形成了西京(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和中都(蒲州)四大都城并立的格局。可见,蒲州的地位应是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大城市,即使还赶不上长安、洛阳的繁华,但也是差距不大的。

千年古潭:贵妃池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集唐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其故居就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首阳乡的独头村。

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堡式建筑,颇具唐风。占地近百亩的故居建筑群,都是在唐时村地遗址上兴建的仿古建筑,近年来,陆续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最能吸引大家兴趣的,应属山下的那座千年古潭——贵妃池。

贵妃池是两个相依相傍的古潭,长年有泉眼出水,无论旱涝,泉水都清澈甜美。相传贵妃5岁时头上曾长过疥疮,头发寸根不生,后来她常同嫂嫂来这个池潭中洗衣,有时天气热就会用池水洗头,日子久了,头上的疮竟结疤脱落,又过了一段时间,竟长出了满头秀发。这个故事千年来被村人口口相传,据说村名也因此被称为秃头村,后来因觉得难听才改为独头村。

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古时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为古代四大名楼。

在南北朝时代,北周和北齐在这里形成军事对峙形势,北周大将军宇文护筑此楼以镇河外之地。由于鹳雀楼高台重檐,视野辽阔,不仅可前瞻山秀,下瞰大河奔流,而且据柳林之秀,山川景象宏伟壮阔,早在唐宋时期就是著名的登高胜地,名闻遐迩。

历代文人雅士登楼观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所写下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王之涣写这首诗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可不只有滚滚黄河、巍巍高楼,还有蒲州城的人烟辐辏、车马如龙。那是一个繁华、热情的时代,而正由于这座城市的繁华鼎盛,以及昂扬向上的激情和心志才能造就出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镇河铁牛”见证蒲津渡千年变迁
“镇河铁牛”又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铁牛是用来拴铁索用,铁索连舟便成了浮桥。元末桥毁,久置不用,又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后经考古队挖掘出土,出土时,铁牛重达50~70吨,气势磅礴,威武有力,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铁人,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当时的黄河以东是中都蒲州、北都太原;黄河以西,是首都长安。当时的黄河两岸当有不少的人员、物资来往,因此,在蒲州紧靠黄河的地方搭建浮桥,为稳固浮桥,又在两岸铸大铁牛。

以当时的工匠水平,要在黄河两岸修建一座跨河大桥,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背后又需要花多少的财力、物力来支撑?除了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毅力,更不难想像当时蒲州城的重要程度了。

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著名的传奇作品《莺莺传》故事的发生地就是这里。

《莺莺传》描述唐朝人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那是大诗人元稹根据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所写下的一部传奇小说。这篇传奇写得故事写得曲折动人,人物生动,文彩斐然,是传奇中的佼佼者,在当时好评如潮,引起极大的轰动。

故事里原本要去长安赴考的张生,在普救寺里遇见了崔莺莺,一见钟情,就在寺里借厢住下,不去赴考了。之后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写书请白马将军解围,老夫人悔婚,红娘传书,梯树逾墙,情结西厢。只是后来张生始乱终弃,莺莺也另委身于人,故事终以悲剧收场。

时至今日,普救寺里的红墙绿瓦、楼阁宝塔仍然存在,故事里的负心汉与不完美的爱情结局也依旧在人们的心中回荡。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唐诗欣赏 送友人

    下一篇: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连日本人也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