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器珍品-----鎏金禽兽纹银唾壶
2016-12-12

中国金银器工艺在唐代发展达到巅峰,金银工匠艺人在掌握西方先进的金银细工加工技艺的基础上,汲取西域艺术营养并融入中华文化内涵,催生了众多既富有西域风情又深含传统文化底蕴的中西合壁的作品。今次介绍的唐代鎏金禽兽纹银唾壶,就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一件尽显大唐风采又兼具中西风韵的金银器珍品。

唾壶通高12.2cm,口径6.8cm,盖径7.4cm,腹径12cm,重361g。银质,钣金锤鍱成型,平錾纹饰,局部鎏金。壶上置盖,盘口,短颈,溜肩,扁球腹,直圈足。壶盖为双层,边缘焊接鎏金。盖上缘錾八个桃形卷草纹及鱼子地纹,中部凹陷,正中置鎏金蘑菇状盖纽。盖底弧形下延成平底,与壶口咬合。壶唇外卷,盘口部饰九瓣仰莲纹,颈部略内曲后下展至肩部,肩部饰花草纹一周。腹部丰满,正中饰十瓣花卉形凹槽小开光。每片开光交替錾刻一只飞禽或走兽,飞禽振翅,或俯首或引颈,走兽奔腾,或前瞻或顾首。下腹部錾十瓣桃形凹槽,内錾花卉卷草纹及鱼子地。

唾壶,承唾之器,始于东汉,多为釉陶制,后有瓷制甚至金银制品。从器型来看,最初多为敞沿大口,后演变为盘口,为近代痰盂的前身。唾壶在三国两晋时颇为流行,以至于有"唾壶击缺"的成语,用以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成语出自《晋书》·《王敦列传》,功高震主的大将军王敦因不被重用,心情抑郁,常在酒后边以玉如意击打唾壶打拍子,边吟咏曹操《神龟虽寿》中的乐府诗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致壶口尽缺。王敦所用的唾壶为何材质,史料并无记载,但应该是金属材质,若陶瓷制品岂不一敲两半,焉能击缺壶口而不破碎。据推断,他用的唾壶非金即银,造价不菲且颇受珍惜,虽酒后多次击损,仍反复使用而不废弃更换,应该是史上最早间接记载的贵重唾壶了。

大唐盛世的金银器可谓精品迭出,繁花似锦。可惜的是,因贵金属制品本身材料价值昂贵,历史上金银制品十有八九被融毁而重新进入流通渠道,金银器具有的艺术价值及史学价值随之灰飞烟灭。由于这个原因,加上金银器原本产量就比瓷器、铜器等其他材质的产品少的多,传世及出土的金银器凤毛鳞角,远不能充分反映大唐盛世时的金银器风貌。故每一件唐代金银器的出现,都从某种角度上增添了我们对唐代金银制作工艺的了解,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认知。本文介绍的银鎏金禽兽纹唾壶,造型设计采用两晋隋唐时流行的陶瓷盘口壶器型,表面以典型的西域金银平錾工艺加工装璜,饰以民间喜闻乐见的禽鸟瑞兽及卷草纹,其艺术效果则是一件富丽堂皇,令人喜爱的案头珍品。其体不盈尺,当属掌中把玩之物,至于是否曾用来承唾或藏渣纳污,则不得而知了。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看中国画时,我们看些甚么?

    下一篇: 看中国画时 我们看些甚么(下)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