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化
-
古玩收藏
唐代金银器珍品-----银鎏金胡人伎乐俑
文/卓然堂 赵睿
唐代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万国来朝。西域各国使者、僧侣及商人沿丝绸之路纷至沓来,贸易通商,交流文化,使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社会的开放包容,使不少西域人定居就业,他们的风俗习惯及民族风情也渐渐融入社会各阶层。西域商人除了经营珠宝杂货生意外,酒肆是他们的主要经营行业。在酒肆中,胡姬常以歌舞侍酒,也常以音乐伴奏。「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毡铺新月,貂裘坐薄霜」,贺朝这首诗生动描写了当时胡姬酒肆的情景。唐朝时期胡风日盛,西域风情的歌舞已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唐诗》收有许多著名诗人描述胡姬酒肆及胡人歌舞的诗词,胡人歌舞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唐代画作及出土的墓葬壁画,唐三彩及彩陶作品中。
现介绍两件唐代银鎏金胡人伎乐俑,其造型逼真,唯妙唯肖,艺术形象呼之欲出。不同于唐三彩俑以及汉唐彩陶俑常见于博物馆、拍卖行及古董市场,唐代金银质伎乐俑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材质贵重,造价不菲,故甚为罕见,迄今尚未曾见报导,故在此分享。
这两件伎乐俑一人吹笛,一人弹奏三弦琴,分别高27cm与24cm,银质中空,系锤揲焊接成型。两人均为胡人乐师,浓眉深目高鼻,蓄络腮胡须及上翘的八字胡。头戴双囊软帽,衣着敞领长袍,前襟短而使裤子外露,袍的后摆长拖于地,腰束宽带,足穿高筒长靴。两人的敞领上錾有细密的蔓草纹及鱼子地,长袍上及弹琴者的裤子上錾刻有多个折枝花及团花。伎乐俑手中的乐器,袍子裤子的花饰、敞领以及腰束带均鎏金。
两位乐师的身态姿势活泼,表情专注。吹笛的乐师上身略向左侧,背微弓,双手持笛于唇边吹奏,左膝稍曲,右腿向外伸,足尖内勾,作舞蹈状。演奏三弦琴的乐师个头稍矮,右臂持琴,双手弹奏,腰略内收,左腿半屈,右腿直伸,足尖上翘,足跟着地。两人的长袍后摆均拖地,形成银俑的第三支撑点,与两脚形成三足鼎立,使银俑站立颇为稳定。
欣赏这两件银鎏金胡人伎乐俑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凝视著这两位一千多年前的乐师,不禁有种错觉,似乎可以听到他们演奏的鲜明节奏及优美的旋律,欣赏着他们饶有风趣的舞姿,沉浸在他们营造出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这种心驰神往的感觉,只有在欣赏充满艺术魅力的杰出作品才能诱发岀来。创造伎乐俑的唐代艺术大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所创造人物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塑造出的完美艺术形象好象可以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在古长安街头酒肆徘徊漫步,把酒小酌,近距离的欣赏充满异域风情的胡人歌舞,亲身体验艺术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