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画时 我们看些甚么(下)
2016-12-12
照观内心:中国式的镜像
在探讨中国的绘画时,镜像的主题如何得以表达?大英博物馆里的〈女使箴图〉中有个照镜子的场景。中国的镜子和西方的不同,它指的是人的思想境界。这个镜子对人的修为是一种矫正,所以人要经常用镜子照自己,看看行为是否端庄,因此有「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的说法。另外,也有唐太宗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在中国是一种道德,它不仅仅反映世界本身,也是一个道德的表现。

另外,徐累总结道,中国很多镜像是通过屏风表现出来的,而屏风里面并不是真正反映自然,而是反映一种理想、一种想像,或者是另外一个不在此地的、室外的场景。比如:刘贯道的〈消夏图〉画的人物,后面有屏风,屏风里还出现另外一个屏风,还有榻都出现,像是镜子一样不断反射,这个反射带有一种想像力。又例如:〈重屏会棋图〉,李后主后面是一个屏风,屏风后面还有屏风,也许反映几个女人的内宫,也许是他想像的。这里的镜像对中国人来说,跟西方那种现实的反映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张画描绘的是文姬归汉,他画文姬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自己家的时候,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图是从马上下来,边上有马车在家门口。这两个门口一模一样,但一个是冬天,一个是夏天。这两张同样的画反映不同的时间,通过自己的镜像来反映出来,所以这个技术堪比委拉斯凯兹镜像空间的不断延伸。因此徐累认为中国的镜像特别有意思,有时是反映自己的心像,反映自己的想像,反映自己的理想,同时还反映时间和时空观。

中庸之道:东西方绘画的交汇点
在分别梳理了西方和东方绘画中关于镜像的主题之后,徐累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东西方可能的交汇点和融合点在哪里?中国的艺术家如何能够立足东方,同时又能放眼世界的进行自己的创作?

徐累认为在现阶段,中国的艺术家在知识点上特别丰富,对世界文化艺术的了解,可能比外国艺术家了解中国更多,这是创作的资源。在具体的过程当中,徐累认为中国艺术家首先要对比,比出中西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徐累说东方艺术偏植物性,西方的绘画偏动物性。中国水墨和西方油画,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作为人类文化来说,他们应该有更多的共同点。其实在中世纪的时候,西方的艺术和中国在元代之前的艺术,两者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是不大。这种差异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就是透视和西方古典主义出现之后,西方开始走向另外一条道路,中国从元代之后走向文人画的路线,这造成了中西方的差别。

后来西方到19世纪的时候,开始向东方学习。西方绘画史上有很多结点都受了东方艺术极大的影响。西方基本上在文艺复兴透视之后的绘画,视点是等人高的,是通过透镜这样的工具去看一个场景。所以西方艺术是一个窗户里面看到的东西,是一个边缘的东西。

徐累认为东西方文化是互容的,他现在试图找到一种东西方的共通性,以致于最后能够求同存异的,把文化的基石用一种方式联系在一起。这就变成中庸之道的做法,就像赵无极说的,我有两个传统,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西方的,这是平衡的、把为我所用的两个资源放在一起。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唐代金银器珍品-----鎏金禽兽纹银唾壶

    下一篇: 唐代金银器珍品-----银鎏金龙柄鸡首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