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错金银装饰工艺出现在春秋早期,到了战国时期发展到顶峰。青铜器上凿刻浅槽图纹,镶嵌金银丝片,改变了铜器的单一色泽,使整个器皿清新活泼,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富于变化。唯错金银工艺流程复杂,费时费力,又需真金白银,造价远高于单纯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器,产品量颇少,存世者尤稀。笔者有幸见到一件错金银变形鸟纹人形足青铜盘,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前所未见,为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器经典之作,故作介绍以分享。
错金银铜盘直径31cm,圆形盘状,无耳,有三个人形器足鼎立。盘外周起浅沿,平口内收至平底。盘内满饰华丽的错金银纹,从中心分三个区依次展开。中心区为四组错金变形鸟纹,间以银色变形纹。其外为一圈变形鸟纹,继之为一条宽银带。最外为一圈变形三角几何纹。盘外壁亦饰一圈变形鸟纹。盘内装饰虽然繁复,但整个图案设计张驰有度,分区粗细线相间,富有节奏感。纹饰线条流畅,错金银工艺细致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青铜盘的三个支足系三个分铸的力士,厚壁中空,应为失蜡法铸造后焊接或二次浇铸于盘底。三力士背负托盘,上身前倾,右腿弯曲,左膝跪地,双拳紧握。发髻上束,系带结于髻后,蓄须,双目直视。上身裸露,双乳可见,腰间系短裙。力士的头发、眉眼、胡须及发带均以细银丝表达,双胸、双肩,双臂、双腿均有错金银三角卷曲纹饰,似为纹身图案。人物形象生动,造型比例恰当,金银装饰优美,殊为难得。
商周时期青铜盘为承水器,供宴飨时盥洗用。先秦之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时盘与盉或匜相需为用,即用匜或盉浇水于手,以盘承接弃水。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亦被「洗」替代。盘最初为陶制,青铜盘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极少,至商晚期西周时才逐渐流行,战国之后遂消失。
这件错金银青铜盘新颖别致,一反商周青铜盘传统造型及装饰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已有报导中尚属首例。根据其精湛的做工判断,此器应为战国中晚期错金银工艺高峰期之物。进一步分析,背负铜盘的三个力士均赤背露腿,束发纹身,似蛮夷之地的装束,故此物为楚国之器的可能性较大。战国七雄中,楚国位处南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文化艺术颇具浪漫色彩,受中原传统风格影响较小。反映在青铜器的制造上,则设计别具一格,装饰灵动飘逸,且精品迭出,宝器纷呈,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