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填漆蟠龙纹青铜盖鼎
2016-09-19

鼎是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形之一,为烹饪器,主要用作烹煮肉食。鼎又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作为西周礼乐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规定天子方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因此,鼎成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相传大禹集九州之金铸九鼎,代表九州,成为夏、商、周历代王权的标志,也使当时觊觎王位者魂牵梦萦。故春秋时有了楚庄王提兵周境问鼎中原,及战国时秦武王周室举鼎断胫而亡的故事。汉语中以鼎组成的词汇均极有份量,如鼎力相助、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等,都表示最高的、不可逾越的程度。商代的鼎多形体硕大,国之重器司母戊方鼎重达800多公斤。鼎分四足方鼎及三足圆鼎,一般有两耳。商代及西周时鼎多无盖。到了东周,鼎作为祭祀礼器的功用有所减少,而作为生活器皿的功能增加,带盖的鼎开始多见。除了形状式样改变外,表面装饰工艺也呈多样化,出现了错金银、镶嵌宝石、填漆、金涂及漆绘等表现手法,使传统上庄严肃穆的青铜器呈现出清新明快的风格。今介绍一件罕见的战国时期填漆蟠龙纹盖鼎,造型端庄,纹饰精美,特与大家分享。


这件鼎高22.8厘米,直径31.2厘米,鼎盖与鼎体以子母口咬合,两部分构成一扁圆体,为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最常见的形制。双立耳,上端微曲外撇,三矮蹄足,足上端明显肥大,鼎底部残留环形范缝及三条合范线。鼎通体为黑色地子,间有略浅色的纹饰。盖为浅盘状,附三环形盖耳,可却置为三足盘。盖表面以两个环形带将纹饰分为三区。中心为四个较大的涡纹及极细的卷曲纹,中间区为一圈顾首蟠龙纹。外区一圈纹饰则为两组蟠龙纹交错穿插。三个盖耳均饰绹纹。鼎体以一圈凸起弦纹分为上下两区。上区纹饰为两组交错蟠龙纹,下区则为一圈顾首蟠龙纹。鼎耳侧面饰绹索纹,耳正面饰对钩双卷纹。

这件战国时期青铜盖鼎乍一看并不是很起眼,但仔细观察,其实为一种非常少见的填漆纹鼎。铜鼎表面以传统的模范工艺浇铸出精美细腻的纹饰,然后在地子里填以黑色的生漆。由于通体填漆装饰,它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漆制品。填漆又称髹漆,多用木胎或夹纻胎作器,铜胎罕见,制作工序分打底、上漆、彩绘等步骤。因铜器表面平整光滑,也可以不打底直接髹漆的,本件填漆鼎即是如此,黑漆填在铸有蟠龙纹及绹纹的青铜器表面,使得图案在黑地陪衬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髹漆使得青铜器亮丽多彩,对比鲜明,也使漆的使用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此外,铜器髹漆也达到防锈作用。青铜器髹漆仅在楚国或属楚文化范围的地区出现,出土数量很少,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及平顶山春秋应国墓,曾出土填漆铜鼎及铜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件春秋时期填漆狩猎纹壶,有记载的春秋填漆青铜器屈指可数,战国时期的填漆铜器鲜有报导。学术界认为,髹漆青铜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历史上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漆器工艺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件精美的填漆蟠龙纹铜盖鼎,是反映二千多年前漆器与青铜器制作工艺交集融汇的艺术珍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唐代金银器珍品——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下一篇: 国之魄宝-----战国错金银人形足青铜盘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