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蟠龙、瑞兽双耳纹”豆
2016-02-06

      曾国古称“隋”、姬姓。乃周王朝安插在“楚”周边的“侯爵封地”,即史上的“汉阳诸姬”之一。疆域在湖北襄阳、隋册、京山及河南新野。“汉阳诸姬”的分封,属周王朝意在对“楚”的监督、控制、防范;以及令该地区诸国间之平衡与相互制约。然最后,。“汉阳诸姬”均被楚陆续兼并。
      曾、楚青铜工艺到战国早期,风格已非常相近:均崇尚、追求精致、繁褥之美;偏向于纤丽、丰富、奇诡的审美心理;着意于微、中、宏大的穿越、密织特效,因此呈现了(明显有别其它各国、各时期的青铜器)所独具特有的风格--抽象、多层次、细密到极致,令无论具何等学养的观者,都会为之惊叹、倾倒的绝佳效果!

图二


      此曾侯乙豆的装饰手法多样,有乳钉纹、圆涡纹、重环纹、环带纹、蟠龙纹、鳞纹、粒粟纹、勾连纹、凸弦纹等,在青铜器中实属罕见!豆的两耳各有一独角大蟠龙,龙的造型呈三个S形曲线、龙身饰三个层次,大、中、小优美的勾连、穿插纹样;蟠龙上攀立两只向外引颈的瑞兽,兽体上亦布满精致的纹样;在两只瑞兽的后臀部位,盘踞一只大耳、巨角的吉兽,吉兽小而精、只见头、角而不见其身。正是这各有一龙、三兽的组合所构成的双耳,为豆体增添了无穷的、无法言表的风格!这极其美妙的波动曲线,使豆体别开生面,呈现令人陶醉的灵动!(见图二)


图三


图一

      豆的上盖边缘,铸有三个卷纹、变形吉兽头,令盖稳扣于豆的上口;盖中央铸一穿孔环栓(穿绳后用作此盖之开合);环栓被一大圈正圆、精美的结绳纹围绕;结绳纹内、盘曲四条繁巧华丽的蟠龙,造型十分别致、高雅;构图极为严谨、曼妙。蟠龙间布满圆涡纹、三角纹,并与蟠龙身上那细密纹样、凭借圆旋纹、卷角纹、蝌蚪纹相互交织、连接、互为上、下、表、里,构成四个层次的“浮雕”空间!圆结绳纹外围,饰有变形蟠蛇纹、圆涡纹、珍珠纹、卷尾珠纹、粒粟纹、乳钉纹、重环纹,并以各种弦纹布满整个空间。(见图三)

     豆体的上半部,与盖的外缘部分之纹饰大体上相同,若以45°角观之,亦极具生动、活泼的四层次感!(见图一)

     此豆的底部呈大盘状,令豆体构成十分稳重的效果。底盘上饰有连凤纹,连凤纹间布满大粒珍珠地。此珍珠地装饰纹样,在青铜工艺装饰中尚属首见!此前,古物鉴定领域一直持:“珍珠地装饰纹样始见于南北朝;盛于唐;没于寮晚期”之观点,如此,已被郭沫若笑称“珍珠地老寿星”!而曾侯乙“蟠龙、瑞兽双耳”豆的发现,又将珍珠地装饰手法一下子向前推了近千年,现在应该惊奇的称珍珠地为“太上老寿公了”!(见图一之底部)

图四


图五

    曾侯乙“蟠龙、瑞兽双耳”豆运用了“失蜡法”、“铸镶法”、“分铸与焊楼法”,令青铜工艺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地!此乃世所罕见的艺术珍品!

    到目前为止,属于“曾侯”一级、只有“曾侯乙”诸器,其它均为曾国士、大夫等级的陪葬器。此曾侯乙“蟠龙、瑞兽双耳”豆,堪属中华青铜重器中最精美、纹饰最复杂的顶级稀世珍宝之一!

    此器下腹部铸有:“之宫曾侯乙佑持用终 ” 11字铭文。(见图一及拓文)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高古玉牛毛纹分析(70)

    下一篇: 2016拍场四大亮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