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中国青铜镜的历史有四千多年,从齐家文化开始,经历战国、汉、唐三个高峰直到清朝被玻璃镜取代,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器类型。铜镜除了照容、避邪、厌胜的功能外,镜背又作为艺术品而供人欣赏。从最初的齐家文化铜镜起就以几何纹装饰镜背。常见的铜镜装饰以铸纹为主,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特殊工艺镜,包括透雕、漆绘、错金银及宝石镶嵌等类型。这些特殊工艺铜镜制作流程复杂,造价不菲,故而罕见。最著名的战国时期错金银铜镜当属传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现藏于日本永青文库的错金银狩猎纹镜。今介绍一面错金银绿松石狩猎纹铜镜,其型体硕大,纹饰华丽,工艺精湛,尽善尽美,尤胜永青文库藏镜,堪称前所未见的绝品铜镜王,国之瑰宝。
图二
这是一面大型铜镜,直径35.8cm,重3000g。十二曲花边,半球形纽,圆形纽座,坡形镜缘,镜面微凸。镜背以镶嵌松石带分为内区、中央主纹饰区及外区,从中央镜纽向外缘依次展开。镜纽座以两条绿松石细带间一条错银箔宽带组成,银箔上有五个等距圆孔。纽座外为内区纹饰,以银丝钩出两个相交错的五星为主纹,其中一个五星每角饰以错金实心圆点及两旁的小空心点,另一五星则每个角上下各两个卷云纹,内饰菱形错金片及两个实心错金圆点。两个五星相交处内外各镶嵌十个相对的绿松石三角,外空内实,环以松石环带以接中央主纹饰区。
图三
主纹饰区内边为一圈错银细线, 上附五个等距蓓蕾形金丝及绿松石。铜镜的主要纹饰是五组完全相同的绿松石镶嵌龙凤纹,以及五组交替出现的错金银纹。这五组错金银纹各不相同,表现斗兽、虎豹相争、两虎相逐、狩猎及凤鸟展翅的画面。在狩猎图中,一位射手骑在四蹄腾空的马背上,转身弯弓欲射,其后有一飞鸟振翅掠过,马首前方有一小兽张嘴瞪目,整幅图张力十足(图二)。在斗兽图中,一只张口吐舌的猛虎弓身扬尾,与一骑马的勇士相持不下。勇士上身前倾,握剑欲砍,毫无怯意,但胯下战马却回首驻足,颇有惧色(图三)。此图高度概括,生动传神,金银错工出神入化,点、线、片结合,廖廖几笔就刻画出人物动物的各种形体动作及神态表情,令人叹为观止。再以山石草木云纹渲染环境,情景描绘可谓细致入微。其余三幅猛兽及凤鸟图也同样精彩出色。外区纹饰以交替出现的错金菱形及圆点为主,并与上下的三角形绿松石相间,内置十二曲绿松石带,外以错银细线包边,与镜缘的十二曲花纹相对应。
这面铜镜包浆厚重,设计典雅,纹饰古朴,镶错工艺出神入化,气质高贵大方,为古镜无疑。此镜早年流出海外,其原始资料尽失而不可求,为其准确断代造成困难。此镜中的龙凤纹及狩猎斗兽纹为典型的战国时期纹饰,据此似应为战国之器。众所周知,战国时期的铜镜镜纽多为弦纽但半球形的亦偶有报导。由于此镜形体硕大,弦纽不堪其重,釆用半球纽则是顺理成章。但战汉时期的多曲花边形铜镜则以前未曾见诸报导。鉴于此镜总体风格,工艺技术特征及纹饰内容均与战国时期的作品一致,此镜似定为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为宜,然此乃笔者抛砖引玉之见,还望方家不吝赐教。但无论是定为战国亦或是西汉,此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王者风范,在中国青铜镜的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