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战国时期错金银翼兽形铜器座
2015-12-19
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战国时期错金银镶嵌宝石铜翼兽器座,构思奇特,设计巧妙,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实在堪称一绝。

图一:战国时期错金银镶宝石翼兽器座

器长36cm,高22cm。兽呈卧姿,双翼,头上单排三只角,角上端微弯,依次排列,每只角均有一组环形阴线装饰。头高昂,颈直挺,目圆瞪,口微张,四肢弯曲支地。周身满饰金银宝石琉璃,尾巴分铸,根部以榫卯为活动关节相连于身, 尾部远端直角下垂。双目以黑色宝石镶嵌,炯炯有神。眼眶眉毛均错以银片,双耳及颈部鬃毛饰以细银丝。兽身以大片金银错及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红玛瑙点缀,显得华丽无比,气势非凡(图一、图二)。


图二:错金银镶嵌宝石铜翼兽器座

兽身正中置一方形孔,用以承插器物。翼兽双翅为分铸铜片,可以分别取下。翼片正面错以羽毛状金银细丝及松石玛瑙,背面铸有一小支钉,相应卡在兽身小孔以防脱落(图三,丶四)。双翼复盖的身体部位亦错有方形银片。兽的双前腿靠身部有一纵行裂缝以容翼片前端插入固定。这种部件分铸,表面装饰加工然后再组装的工艺流程对浇铸的精准度要求高,各部件嵌合后严丝合缝,不易脱落。此设计使得神兽双翼及尾巴可以活动,显得更加精致,更具立体感。



图三:翼片背面,有一支钉

图四:双翼分铸,大腿处一孔供固定翼片

先秦时的青铜动物形器座相当稀有,偶见诸出土文物。由于器座上所插之柱一般为木质,出土时多已不存,致其具体功能不易确定。一般来说,器座多为编钟,编罄,鼓等乐器的底座,亦有可能是小型屏风之底座。本器做工精美,装饰繁复,观赏性极强,令人赏心悦目,很可能是乐器的底座,供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有视觉上的享受。这种翼兽双翼及尾巴分铸后组装,然后以精美的金银错及多种宝石及琉璃镶嵌来装饰的器座,以前尚未见报道,当为孤品。

中国古代神话的有翼神兽貔貅,又称辟邪或天禄。到了六朝以后,分类较固定,独角天禄,双角辟邪。典型的神兽呈龙头,马身,麟脚,狮状,毛色灰白,会飞,喜食魔怪精血转化为财富。这种神兽是中国传统文化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头上有三只角的翼兽却不常见,是否有其特殊的称谓,亦不可考。由于本器年代久远,为战国时期的器物,当时的神兽形式尚未规范化。此器为中国先秦时期的神兽艺术造型,金银错细工及宝石镶嵌工艺提供了实物参考,殊为难得,实为国之瑰宝也。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秋拍:书画 市场正在面临转型

    下一篇: 汉代玉器鉴定(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