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金融时报》的经济学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撰文分析中共经济发展与雾霾的关系,他表示很不乐观。蒂姆分析,有3个因素决定中国的雾霾不会很快改观。外界评论,中共前党魁江泽民时期的片面经济政策危害尽显。
10年前撰写《卧底经济学家》的蒂姆,2月17日在《金融时报》撰文表示自己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忧虑。他开篇名义:〝发自北京的照片已经说明了一切:那里的污染是灾难性的。〞
参照英国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蒂姆2002年曾乐观的在书中说,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富裕,中国城市空气的污染会不断改善。但是,现在他认为自己错了,他为自己误导了读者而不安。
蒂姆在文章中分析,北京糟糕透顶的空气质量没有改善的原因有三:首先,中国还不富裕,还处于因追求经济发展而增加空气污染的上升阶段;第二,中国并非一个民主国家,削弱了公民要求更清洁空气的权力;第三,中国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而且把其他国家的许多污染工厂搬到中国。
2011年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净进口的商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排放约16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5%左右。蒂姆解释说,〝显然,这种能源密集型制造活动很多都在中国进行〞;此外,中国还要生产供国内使用的钢铁、水泥以及燃煤发电。
江泽民时期片面追求GDP经济模式的危害
蒂姆10年前研究中国经济,正是中共前党魁江泽民主政时期,极端发展GDP是中国经济的特点。当时,外界的经济学界已经对中共江泽民当局的片面经济发展危害提出警告,但并未引起重视。
据《江泽民其人》一书中对江泽民治下中国经济乱象的分析,由于中共官员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一直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效益并没有得到提高,作为主体的国有经济亏损状况一直没变。2000年中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这样的经济增长,是无法持久的,也是世界和后代子孙都无法承受的。
当时权威杂志《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经济投资过度,投资占GDP比率高达40至45%,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承受。《经济学人》还说,如果投资者是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中国那些过剩的水泥厂、钢铁厂及汽车工厂等,可能不会被兴建。
有分析说,在江泽民时代后期,1999到2001年,各类腐败导致的经济损失,占中国GDP总量14.5%—14.9%。正是中共的这种机制,使得制定政策的权贵集团,从中找到巨大腐败空间。
2015年3月,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记录片,揭示了中共治下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领域,以及钢铁、水泥等建筑行业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有分析指出,恰恰是这些领域,都掌控在以江泽民为靠山的〝石油帮〞、〝煤炭帮〞等利益集团手中。外界评论,中国的污染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中共体制问题和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