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针灸治疗“支气管炎”

古法针灸治疗“支气管炎”

2016-04-01


秋冬时节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高发时节,特别是幼儿和老人。由于老人和儿童相对免疫力比较弱,很容易感受寒邪,引发咳喘。本病西医认为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较为复杂,常与长期吸烟、呼吸道反复感染、长期接触有害烟雾粉尘、大气污染、机体过敏因素、呼吸道局部防御免疫功能降低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咳喘”的范畴之内。《素问-咳论》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类经-疾病类五十二》:“五脏六腑虽皆有咳,然无不由于肺者。……诸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者,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本,……”由此可见本病与肺胃肾关系密切,也跟其它脏腑相关联。
古法针灸取穴少,见效快

古法针灸源于《黄帝内经》,本人跟师于针灸名家张士杰教授期间,系统学习了古法针灸。此针法,取穴少,见效快。

当今很多针灸医生往往不重辩证,不审病因,随病取穴,头痛治头,脚痛医脚。中医的特色就在于辩证论治。辩其证,寻其本。在“治病必求其本”的基础上,立法、取穴。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上取得好的疗效, 从根本上解除病人的疾病。

近日有一位唐先生,69岁,西医诊断患支气管炎三十余载,前列腺炎八余载。曾有吸烟史8年。秋冬容易反复感冒诱发支气管炎,每次都要打针,吃药,月余方可缓解。经朋友介绍来到诊所,寻求治疗。


首先我们要“望其色”,也就是观察病人的气色,聆听病人的语气,揣摩病人的情绪,询问病人疾病的每一个细节,号脉观舌,循经触诊,最后才做出明理、立法、选经、取穴。经过询问和观察,了解到唐先生平常经常容易出虚汗,怕冷,每天都觉得很疲倦。这些怕冷、虚汗、疲劳都是身体阳气不足的表现,同时伴随小便频繁,每晚都要半夜起来上厕所2─3次。这也提示肾气不足,他的喉咙、鼻子、双耳、双目也觉得干燥。这是阳损及阴的表现,中医理论认为阴阳互根,阳气的不足久而久之便会损及身体的津液,造成阴虚。
最后诊断

近两日由于感冒,引起咳喘、鼻流清涕、咳嗽咽痛、痰白量多、气促胸闷、倦怠乏力。这些症状都是风寒邪气侵犯人体的症状,唐先生自己感觉咳喘到夜晚会加重,无法平躺,影响睡眠。面色偏白没有光彩,这些症状都说明唐先生身体属于气虚体质,阳气不足,身体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抵抗寒邪。诊断为:气阴两虚、痰湿蕴肺、外感风寒。
以调为纲的诊治特色

而在针灸治疗方面,手法的精湛之处关键在“调”。调阴阳、调气血、调经络、调脏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古法针灸特别注重这个“调”字。内经古典针灸独特精湛的针刺手法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以调为纲的诊治特色。选经、取穴、进针、行针、去针,整个过程,行如流水,刚柔并济,独具风格。

在第一次治疗,留针期间,病人已觉得咽痛咳喘缓解,痰液明显减少。

第二、三诊:病人来时便说,咽痛咳喘症状改善,大便通畅,胃口好转,胸闷缓解。一周后咽痛消失,咳喘持续改善,痰液减少。感冒症状基本缓解。

第五,六诊:整体症状缓解,感冒痊愈,痰液减少,但粘稠难咳出,同时觉得咽干,而且遇风则咳。调整穴位,缓则治其本,针刺加艾灸治疗。行益气固表之法。

第十诊,治法同前,病人的精神饱满,饮食、睡眠正常,体力增进,二便正常,所有症状改善,唯独受风容易咳嗽,但情况基本稳定。嘱其配偶,每日帮病人在家灸命门、风门、关元、气海以扶正气固表阳之效。

病人十分开心,说三十年来,每次感冒,都要去医院,每天连吃药带打针,快二十多天,慢一个多月才能好,想不到只靠针灸,滴药未进,不到十天我就好了。真是神奇呀。两星期后随访,病人自诉每日自灸,现即便遇风,也不易咳嗽,情况稳定。

整个治疗过程除了正确的辩证选穴之外,更重要的是内经古典针灸的针刺手法,古法针灸继承了《内经》《难经》等经典传统针刺的方法,独具特色,疗效显著。#

    来源: 高旭中医师 责编: Sunny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