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柳公绰夫妇教子
2016-10-18
柳公绰,字宽,小字起之,唐代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
柳公绰自小品行端方,性严谨,非圣贤之书不读,所作文章也典雅方正。后来,他以“贤良方正”被举荐,曾任校书郎。后又官吏部员外郎、鄂岳观察使,带兵讨伐叛将吴元济,每战必胜。到唐文宗时,升任河东节度使。后朝廷授以刑部、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柳公绰为官正直,而且直言敢谏。任兵部尚书时,他已经生病,快要去世了。临死前,柳公绰忽然叫人将同僚韦长请来。众人以为他要嘱托后事,谁知他反复叮嘱韦长的,仍然是朝廷公事。待嘱咐完毕,他才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两天后便去世了。柳公绰当官关心民生疾苦,体恤下情。刚开始任河南尉时,因遇灾年欠收,虽然柳公绰家中生活并不困难,但他要求家人每顿饭只吃一味菜。等到年成好了,才又增加了一个菜。人家问他为什么要如此节俭?柳公绰答道:“天下四方都在挨饿,我怎么能光顾自己吃饭呢?”任河东节度使时,又遇上荒年,柳公绰仍然不改当年节俭之风,千方百计节约开支,罢撤宴饮,吃、穿都和士兵们差不多。
柳公绰治家历来谨严,对子弟要求相当严格,其家法深为士大夫们所钦佩。柳公绰的舅舅薛能、薛从都是朝廷要员,一个继舅和他一样也担任节度使,而岳父在朝廷中官职也很高,可说是一门显赫。但柳公绰从不因官位高而傲人,依旧谦恭守礼。柳公绰办公事时,不苟言笑,很有威仪。下属都小心从事,不敢有丝毫的不轨行为。柳公绰在家中却是个孝子,对待家人和蔼可亲,全家都十分和睦。对其继母薛太夫人,柳公绰素来侍奉谨敬。薛太夫人的仆役使女等,因之而对柳公绰不太畏惧,甚至有直呼其小名的。
柳公绰乐于助人,族中有贫困者,他总是给予帮助,得他资助帮扶的人,难以细数。有个族孙得了病,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他。等到该女出嫁,柳公绰亲自为她操劳,连刀尺箱笼之类的小东西,都一一亲自为她细心拣选。尽管经济上尽量给亲友以帮助,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却从不姑息。柳公绰族中有个晚辈,名叫柳应规,在朝廷担任水部员外郎后,请求柳公绰帮他买一所宅第,柳公绰却不肯为他出力。他私下对其他亲属说道:“柳应规是穷苦读书人出身,刚到朝廷做官,就要买新房子,实在不如暂时租一处房子住为好。”但等到柳应规去世后,柳公绰却对他抚养遗下的子女备加爱护,为他们置买住宅,培养他们立身成人。
柳公绰对自己的子弟,则要求极为严厉,任河东节度使时,子弟们有事出门,所经过的州、县,从不让人知道,免得地方官为此迎送操劳。柳公绰家宅中,门东边有个小书房,只要不上朝,他总是天刚亮就起床,来到这个小书房中。儿子柳仲郢等,则早早就穿戴齐整,在此向父亲请安。柳公绰就在这小书房中处理家事、接待宾客等,有时则和弟弟柳公权等在此小宴。到晚上,点上蜡烛,任意叫一个儿子或是侄子,让他手捧经史等书籍朗读,其他人则用心听着。读完书,便讲授教子弟们做官、治家等等的道理、方法,有时则讨论文学,谈论作文之道。或者也弹弹琴,一方面陶冶情操,一方面作为娱乐。一直要到深夜,寺庙中的钟声响起,才各自回房就寝。
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子弟们都知书识礼,规行矩步。他的儿子柳仲郢,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尚书张正甫,便立刻去掉头上的华盖,下马参拜。张正甫与柳公绰关系甚好,见柳仲郢如此行礼,急忙制止。柳仲郢却照样行礼,丝毫不肯马虎。过后,张正甫遇到柳公绰,便对他说:“我和令公子在路上相逢,令公子谦恭太过了!”柳公绰听了心中不悦,沉着脸没有回答。过了好久,张正甫告辞离去后,柳公绰很不高兴地对别的客人说:“张尚书和我交往,子侄辈行礼居然这样大惊小怪,难道想要叫他的儿子在街上不讲礼节地骑马冲撞我吗?此人实在不值得和他说话。”张正甫后来得知此语,特地郑重地向柳公绰谢过。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柳公绰对子弟要求之严。
在柳公绰的影响下,其妻子韩氏,也很善于教育子弟。柳仲郢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从小十分好学,读书勤奋。韩氏经常陪着儿子读书。韩氏又特地用苦参、黄连和熊胆等,碾碎合在一起,做成熊胆苦丸。柳仲郢晚上读书读到疲倦时,昏昏欲睡,韩氏就拿出熊胆丸,让儿子含在嘴里。那熊胆丸子非同寻常的苦味,常常使 得柳仲郢睡意全消,便又接着苦读下去。这个以熊胆苦丸刺激儿子读书的故事,一直留传下来,成了一个著名的读书典故。
柳公绰和韩氏教子的苦心,后来确实结出了果实,柳仲郢曾手钞六经及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魏晋南北朝史等等,在读书上下了非常刻苦的功夫。后来,他变得很能写文章,其著作《二十四司箴》,深得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赞赏。
(《新唐书•柳公绰传》、《新唐书•柳仲郢传》、《因话录》、《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教子部》)
柳公绰自小品行端方,性严谨,非圣贤之书不读,所作文章也典雅方正。后来,他以“贤良方正”被举荐,曾任校书郎。后又官吏部员外郎、鄂岳观察使,带兵讨伐叛将吴元济,每战必胜。到唐文宗时,升任河东节度使。后朝廷授以刑部、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柳公绰为官正直,而且直言敢谏。任兵部尚书时,他已经生病,快要去世了。临死前,柳公绰忽然叫人将同僚韦长请来。众人以为他要嘱托后事,谁知他反复叮嘱韦长的,仍然是朝廷公事。待嘱咐完毕,他才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两天后便去世了。柳公绰当官关心民生疾苦,体恤下情。刚开始任河南尉时,因遇灾年欠收,虽然柳公绰家中生活并不困难,但他要求家人每顿饭只吃一味菜。等到年成好了,才又增加了一个菜。人家问他为什么要如此节俭?柳公绰答道:“天下四方都在挨饿,我怎么能光顾自己吃饭呢?”任河东节度使时,又遇上荒年,柳公绰仍然不改当年节俭之风,千方百计节约开支,罢撤宴饮,吃、穿都和士兵们差不多。
柳公绰治家历来谨严,对子弟要求相当严格,其家法深为士大夫们所钦佩。柳公绰的舅舅薛能、薛从都是朝廷要员,一个继舅和他一样也担任节度使,而岳父在朝廷中官职也很高,可说是一门显赫。但柳公绰从不因官位高而傲人,依旧谦恭守礼。柳公绰办公事时,不苟言笑,很有威仪。下属都小心从事,不敢有丝毫的不轨行为。柳公绰在家中却是个孝子,对待家人和蔼可亲,全家都十分和睦。对其继母薛太夫人,柳公绰素来侍奉谨敬。薛太夫人的仆役使女等,因之而对柳公绰不太畏惧,甚至有直呼其小名的。
柳公绰乐于助人,族中有贫困者,他总是给予帮助,得他资助帮扶的人,难以细数。有个族孙得了病,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他。等到该女出嫁,柳公绰亲自为她操劳,连刀尺箱笼之类的小东西,都一一亲自为她细心拣选。尽管经济上尽量给亲友以帮助,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却从不姑息。柳公绰族中有个晚辈,名叫柳应规,在朝廷担任水部员外郎后,请求柳公绰帮他买一所宅第,柳公绰却不肯为他出力。他私下对其他亲属说道:“柳应规是穷苦读书人出身,刚到朝廷做官,就要买新房子,实在不如暂时租一处房子住为好。”但等到柳应规去世后,柳公绰却对他抚养遗下的子女备加爱护,为他们置买住宅,培养他们立身成人。
柳公绰对自己的子弟,则要求极为严厉,任河东节度使时,子弟们有事出门,所经过的州、县,从不让人知道,免得地方官为此迎送操劳。柳公绰家宅中,门东边有个小书房,只要不上朝,他总是天刚亮就起床,来到这个小书房中。儿子柳仲郢等,则早早就穿戴齐整,在此向父亲请安。柳公绰就在这小书房中处理家事、接待宾客等,有时则和弟弟柳公权等在此小宴。到晚上,点上蜡烛,任意叫一个儿子或是侄子,让他手捧经史等书籍朗读,其他人则用心听着。读完书,便讲授教子弟们做官、治家等等的道理、方法,有时则讨论文学,谈论作文之道。或者也弹弹琴,一方面陶冶情操,一方面作为娱乐。一直要到深夜,寺庙中的钟声响起,才各自回房就寝。
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子弟们都知书识礼,规行矩步。他的儿子柳仲郢,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尚书张正甫,便立刻去掉头上的华盖,下马参拜。张正甫与柳公绰关系甚好,见柳仲郢如此行礼,急忙制止。柳仲郢却照样行礼,丝毫不肯马虎。过后,张正甫遇到柳公绰,便对他说:“我和令公子在路上相逢,令公子谦恭太过了!”柳公绰听了心中不悦,沉着脸没有回答。过了好久,张正甫告辞离去后,柳公绰很不高兴地对别的客人说:“张尚书和我交往,子侄辈行礼居然这样大惊小怪,难道想要叫他的儿子在街上不讲礼节地骑马冲撞我吗?此人实在不值得和他说话。”张正甫后来得知此语,特地郑重地向柳公绰谢过。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柳公绰对子弟要求之严。
在柳公绰的影响下,其妻子韩氏,也很善于教育子弟。柳仲郢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从小十分好学,读书勤奋。韩氏经常陪着儿子读书。韩氏又特地用苦参、黄连和熊胆等,碾碎合在一起,做成熊胆苦丸。柳仲郢晚上读书读到疲倦时,昏昏欲睡,韩氏就拿出熊胆丸,让儿子含在嘴里。那熊胆丸子非同寻常的苦味,常常使 得柳仲郢睡意全消,便又接着苦读下去。这个以熊胆苦丸刺激儿子读书的故事,一直留传下来,成了一个著名的读书典故。
柳公绰和韩氏教子的苦心,后来确实结出了果实,柳仲郢曾手钞六经及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魏晋南北朝史等等,在读书上下了非常刻苦的功夫。后来,他变得很能写文章,其著作《二十四司箴》,深得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赞赏。
(《新唐书•柳公绰传》、《新唐书•柳仲郢传》、《因话录》、《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教子部》)
来源: 正见网 责编: 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