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杖责督促 傅山家教谨严
2016-04-26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有名人物。他初名鼎臣,字青竹,号啬庐、石道人、丹崖翁、青羊庵主等,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也有人说他是忻州(今属山西)人。

傅山是明未的秀才,明朝灭亡以后,他便“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隐居不出,自称居士、道人。顺治十一年(1654),他因河南一个案子牵连,被捕入狱,便开始绝食。一连九天,几乎要死,被他的一个学生,用奇计救出。但傅山却深以为憾,认为不如死了痛快。清朝开博学鸿词科,实是要以此招揽人才,傅山拒绝别人的推荐,不肯入京城应试。去征召他的官员强迫他,以至于将他连床抬着走。到离京城二十里时,他死也不肯入京。别人无法,只好代他向朝廷称老病。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表示他“不事二主”的民族气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

傅山博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等学问,也能诗文、书画、金石,尤其以音韵学见长,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对后人很有影响。

傅山从小就是个神童,很小就开始读十三经等经史典籍,后来其书法和绘画又非常有名。傅山对待傅眉等几个儿子,要求十分严格。他常常周游四方,出游时,总是叫儿子们,拉着他乘的车子行走。晚上到了旅舍中,他就点上灯,督促儿子读经史等书籍。晚上诵读过后,要求儿子们第二天早上,一定要能够背出来。如果傅眉等背不出来,傅山便用杖责打他们,丝毫也不姑息。

傅山当傅眉、傅仁等儿子不在身边时,曾特意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跟他们讲读书之事。在信中,他谈到自己年少时记忆力极强,选取《文选》中五十三篇文章来读,一个早上就能一字不错地全部背出来。傅山跟儿子们说这些,并不是想要夸耀自己,而是要说明下面的道理:“然如此能记,时亦不过六七年耳。出三十则减五六,四十则减去八九,随看随忘,如隔世事矣。”年龄越大记忆力越差,只有六七年时间记忆力最强,三十岁便减退十之五六,四十岁便减退十之八九。他勉励儿子们:“你们的天资都属中上,算是可以读书的,此时正是精神健旺之时,应该专心致志读三四年书。”“尔辈努力自爱其资,读书尚友,以待笔性老成,见识坚定之时,成吾著述之志不难也。除经书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皆须细读。其余任其性之所喜者,略之而已。廿一史,吾已尝言矣(金、辽、元三史列之载记,不得作正史读也)。”

傅山除告诫儿子认真读书以外,还具体地为他们开列出书目,要求他们按照所提到的书籍,认真细读。教读之心,可谓良苦!

(《清史•傅山传》、《池北偶谈•傅山父子》、《霜红龛集》)
    来源: 正见网 责编: Kitt

    上一篇: 全球化第一人──成吉思汗(上)

    下一篇: 家教珍事:陆光祖责打爱子奢华(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