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化
-
奇闻轶事
家教珍事:苏瓌因材施教,家训字字如金!
苏瓌字昌容,台州刺史苏直之子,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他二十岁考中进士,曾任参军、长史等。唐中宗神龙年间,入朝为尚书右丞。景龙三年(709年),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实际上就是朝廷宰相)。苏瓌对典章制度尤其熟悉,又明晓法令,故一朝典仪、文书格式等,均由他删定。他任职期间,革除弊政,惠民利国,多有政绩。他有儿子苏颋、苏诜,其中尤以苏颋最有名。
苏颋,字廷硕,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就聪明过人,读书一览千言,过目成诵,有着惊人的天赋。他也于弱冠时中进士,神龙年间担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过了不久,又被任为中书舍人。后来,又和父亲苏瓌,同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两个同时掌枢密,时人都认为极其荣耀。唐开元四年(716年)迁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宋璟两人同为宰相,共理国政。苏颋十分有才,工于为文,受父亲教导,朝廷的许多文诰,都是他负责制订。唐玄宗时代,朝廷因遇安史之乱,文书极多,独苏颋在朝中负责起草制订。他在太极后阁中,忙于口授各种文书,由书吏记录抄写,各种文书,交错口授(同时口授数人),无一差错。而书吏们都赶不上,央求苏颋放慢速度口授,说道:“不然的话,我们的手腕都要脱臼了!”中书令李峤,十分赞赏他的文思,叹道:“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可见苏颋的文才着实惊人。与苏颋同时的张说(封燕国公)两人,被时人称颂为“燕许大手笔”(苏颋被朝廷进封为许国公)。
因为儿子的天赋甚高,所以,苏瓌对儿子苏颋的要求,也就很高,经常以自己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诫苏颋。他主张教育人要量才施训,因为认为儿子有宰相之才,所以平时也常以当宰相的准则,来严格要求儿子。为了很好地教育儿子,苏瓌据自己为相的经验和体会,特意撰成家训一篇,训导儿子如何做好朝廷之相。宋璟见到苏瓌的这篇家训,因其所说是为相之道,并且内容实切要道,故为其取名为《中枢龟镜》(“中枢”指权要部门,即指宰相,“龟镜”指可作借鉴之物)。这篇《中枢龟镜》,从大事到小事,都说得具体而微。
在这篇家训中,苏瓌要求儿子:“临大事,断大义,正道以当之。…平心以应物,无生妄虑。似觉非正,则速回之,使久而不失正也。”而对于同事,应“随器以应之”,“贤者亲而狎之,无过狎而失敬,则事无不举矣。”对于用人之道,则说道:“举一官一职,一将一帅,须其材德者,听众议以命公之,是非既无爽矣。人不可尽贤尽愚,汝惟器之。”他教导儿子苏颋:“与正人言,则其道坚实而不渝。…...见小人也,抑之。”“毋太刚以临人,…勤思虑,不以小事而忽机。管财无多蓄,计有三年之用外,散之亲族中之贫者。多蓄甚害义,令人心不宁,不宁则理事不当矣。清身检下,无使邪隙微开,而货流于外矣。”苏瓌要求儿子:“远妻族,无使扬私于外,仍须先自戒,谨检子弟,无令开户牖,毋以亲属挠有司。一挟私,则无以提纲在上矣。子弟、婿居官,随器自任,调之勿过其器而居人之右。子弟车马服用,无令越众,则保家,则能治国。居第在乎洁,不在华。无令稍过,以荒厥心。”
苏瓌为官,确实也能照自己要求儿子的去做。他对自己的儿子十分了解,故为官时向朝廷荐举儿子,并不避亲嫌,这恐怕也就是他所说的“子弟、婿居官,随器自任”吧。唐玄宗当时需要一位才学之士,草拟朝廷文诰等,问苏瓌道:“你为朕想一想,谁能当此重任?”苏瓌认为自己的儿子才思敏捷,可以当此重任,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唐玄宗任用了苏颋,苏颋果然极为胜任此职,他制诰往往援笔立成,而且词理典雅,才藻纵横。连唐玄宗也感叹地拍着苏颋的背,称赞道:“真是知子莫若父啊!”
苏颋为官很受父教。有一次,曾经发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苏颋的弟弟苏诜,是以“贤良方正”而被朝廷任用的,官至秘书详正学士。后来,朝廷想任命苏诜为给事中。这时候,苏颋在朝任紫微侍郎,得知此事后,向朝廷提出不同意此事。唐玄宗问他道:“古时候有没有过内举不避亲的人?”苏颋答道:“有,春秋时晋国的祁奚,就曾举荐过自己的儿子。”唐玄宗笑着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任用我的苏诜,爱卿的话,也并不公道啊!”苏诜还是得到了任用。
苏颋谨受父亲“管财无多蓄”、“多蓄甚害义”的教诲,为官廉洁而俭朴,有了财物,均散给亲族中之贫者,真可说是“储无长赀”(《新唐书•苏颋传》中语)。苏瓌在世时,自己也生活俭朴,清廉自持。临终前,他还特意留下遗命,嘱咐亲属薄葬自己。到了他死后丧葬的那一天,除了官府给的仪仗以外,仅有布车一乘。见到的人,都啧啧称道其清素。
苏氏父子的俭朴之风,真是一脉相承。
(《新唐书•苏瓌传》、《新唐书•苏颋传》、《新唐书•苏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