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你不亲,怎么教育都白搭!太有道理了
2016-08-17
如何真正走进孩子内心?
自主感、归属感、认同感
父母不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就永远无法与孩子建立联结。“骨肉相连”是一种连结,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联结”更为重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好,对孩子的影响力才会越大。
1
自主感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如果撇开外界带给我们的各种束缚,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非常渴望自由:人身自由、财务自由、情感自由……所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就是联结孩子内心的一把钥匙。
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时候越不让孩子干什么,他就偏偏要干什么,非得和大人对着干。
有时候,带着孩子在游乐场玩,孩子玩的完全忘了时间,可家长等着急了,就会进去拉着孩子说:“不要再玩了,时间太晚了,我们该回家了。”
而这个时候,家长换来的往往是孩子一拖再拖,反倒耽误了回家的时间。
如果家长选择大声吼叫孩子,那估计后面有的受了,因为孩子肯定会哭闹一阵子,而你为了哄好孩子,还得答应他再多玩一会儿,如此折腾一番,何必呢?
不如一开始就给孩子定好时间,并给他一个选择,比如:“10分钟以后我们就得走了,你是想在这接着玩10分钟呢?还是去那边玩一下再走?”
看,这样说出来,孩子会觉得自己不但可以接着玩,而且还可以玩两样,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做决定的感觉。
父母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会知道哪种说话方式对孩子最管用。
2
归属感
归属感,其实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尊重,并信任父母,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实我在有自己的家庭之前,也就是在原生家庭中时,一直不太有归属感。我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平时在家里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哎呀,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嘛。弟弟小不懂事,你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吗?能不能少让妈妈操点心?
这些话一直烙印在我心上,以至于到现在,我看见比我年纪小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要让着他,照顾他。
而每当爸爸妈妈在讨论事情时,比如,“该送姐姐去哪所学校呢?”“明天带两个孩子去哪玩呢?”听到这种与自己有关的话题时,我总是忍不住凑上前说一句:“妈妈,我觉得……”可往往得到的回答都是,“大人说话呢,小孩别插嘴。”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跟他们没什么可交流的,可你知道当孩子听到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吗?他们会觉得,原来自己在这个家里是无关紧要的,有我没我都可以。这又怎么能让孩子对这个家产生归属感呢?
要想让孩子有归属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学会倾听,用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感受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
比如,有个孩子考试总是考第二,班里同学都叫他“千年老二”。他以此为耻,有一天回到家,他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出来,“ 妈妈,我好嫉妒我们班的老一啊,为什么他能考第一,而我总是第二呢?”
一般家长肯定会以教育的口吻说:“不可以嫉妒别人哦,而是要向人家学习。”我们这样说了,孩子的嫉妒情绪就会消失了吗?当然不会。这样只会吓得孩子下次再也不敢跟你分享他的情绪了,因为说了也会被你批评。
当孩子向我们吐露情绪时,我们首先要表示理解和接受,然后再用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来引导孩子,比如,“妈妈小时候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总是不如我同桌好,其实妈妈当时也挺嫉妒她的,但是妈妈把这种嫉妒转化成了学习的动力,于是妈妈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用功努力,终于在下一次考试中超过了她。”
像这样,要让孩子明白,有负面情绪不可怕,要学会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积极的情绪。
3
认同感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静止脸实验,先让一位妈妈和他的孩子开心的互动,然后再让这位妈妈面无表情,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妈妈都不给与回应。
实验开始,妈妈和宝宝正常互动,宝宝很开心
妈妈开始面无表情,宝宝开始用小动作吸引妈妈注意
可爱的宝宝尝试用手势吸引妈妈注意,可妈妈仍然无动于衷
最后,宝宝看妈妈还是没有反应,终于崩溃,大哭起来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父母的反馈时,他们就会受伤、崩溃。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情绪,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认同,会给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哭的时候,只要抱起来就不哭,一放下又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失去耐心,索性就让孩子一直哭不管他,后来孩子真的不哭了,你以为这样你就成功了吗?
错了,当孩子不再用哭泣来寻求安慰的时候,或许就是他攒够了失望已经放弃的时候。因为他知道,再多的哭闹,可能都无法得到大人的回应和重视。
于是,孩子开始对父母言听计从,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从而变得没有自我。而有一些孩子,甚至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打架斗殴,吸引父母关注。这些都无法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的亲密起来。
如果孩子和你不亲,教育就是无效的,哪怕父母的出发点再好,采用的方法再高明都没有用。想想看,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不觉得父母爱他,他为什么要改变? 换句话说,能够促使孩子发生改变的,正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来源: 教子有方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