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机夜课 子成大器
2016-07-06
蒋士铨,字心余、清容、苕生、定甫等,号藏园,铅山(今江西铅山县东南)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
蒋士铨小时候,家中十分贫困,刚刚四岁时,他的母亲锺令嘉便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因为当时蒋士铨年龄尚小,不会握笔,锺氏就将竹子削成丝,再弯曲成横、竖、撇、捺等各种各样的汉字笔划,拼成字教儿子认。教会了就把它拆掉,另拼别的字,每天都坚持教蒋士铨十个字。到了第二天,又叫蒋士铨用竹丝,把上一天所教的十个字一一拼出来,直到拼写没有错误,才肯甘休。
锺氏教儿子读书时,总是把纺织的工具全都放在身边,膝盖上放着书,叫儿子坐在她的膝上朗读。她一面纺织,一面嘴里不断地讲解。读书声、讲解声和纺织声交织在一起。如果蒋士铨读书稍有松懈,锺氏总是要稍加责打。但每次责罚过儿子以后,她都是立刻又抱着儿子伤心落泪道:“你现在不学习,叫我有什么脸面,见你离家在外的父亲!”秋冬季节,到夜半时十分寒冷,蒋母就坐在床上,用被子裹住脚,解开衣服暖著儿子,和蒋士铨一道朗读书籍。读到疲倦了,年幼的蒋士铨就睡在母亲的怀中。过一会儿,锺氏就摇醒儿子,说:“可以醒醒了。”又叫蒋士铨继续读书,往往就这样读书读到鸡叫才睡觉。锺氏的姐姐们曾劝锺氏说:“妹妹你就这么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呢?”
锺令嘉回答姐姐们说;“儿子多,倒也罢了,正因为就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成材,将来指望谁呢?”
蒋士铨长到九岁,稍稍懂事了,锺氏便开始教他读《诗经》等古籍,又教他诗歌。尤其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果锺氏生了病,只要听到蒋士铨读书的声音,就能减轻病情,甚至痊愈。
蒋士铨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他考中举人后,即在朝中任中书令。乾隆二十二年(1757),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御史等职。但蒋士铨的一生,不以做官出名,他工诗能文,擅写戏曲,文名极盛。著有杂剧、传奇剧本十六种,其中如写汤显祖艺术生涯的《临川梦》,写民族英雄文天祥事迹的《冬青树》等,都十分有名,在戏曲史上有很大影响。他又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与袁枚、赵翼两位杰出诗人齐名,并称“三大家”,著有《忠雅堂全集》。
蒋士铨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中,无疑蕴含着他母亲锺令嘉的谆谆教导。
(《清史稿·蒋士铨传》、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来源: 陆义 责编: 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