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传:大陆父教孩子暴力回击
2016-05-26
孩子在幼稚园或者学校被打后,应该忍让还是应该还手?最近大陆官网热传一段父亲教孩子暴力回击的文章:“她再打你,你就打她。”跟帖的多数网民都认同要“以牙还牙”的作法。有评论称这种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和暴力,如今学校暴力事件频发,每个孩子都是受害者。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时,现在许多家长已经不再教孩子容忍。最近官方网站刊登了一段爸爸教女儿如何还手的方法:“她再打你,你就打她。她打你,你要当时、立即就还手,这样她就不敢再打你。”
“她打你的时候,你不要先哭,不要等哭完了再还手,也不要等老师来了再还手。因为错过了时机你再去打她,往往大家只看到你打她,就会以为你先动手的。”
“她打过来,你要立即打过去。她踢你一脚,你立即还她一脚。另外,这种两个小孩之间的小事情,也不要去报告老师。小孩打闹,让老师处理,老师也只能批评她几句,安慰你几句,解决不了你俩的矛盾。”
这种即让自己不吃亏,又要抢占话语权的作法,竟然引来许多网民的认同,“不能主动打人,但孩子被打了就必须还击,要不孩子只会吃亏。打人的小孩还可能看她好欺负于是变本加厉,以后会养成十分懦弱的性格,走到哪都不好过,毕竟父母不可能庇护她一辈子,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样对她的成长才有利。”
网上有评论表示,一时的气恼与不平,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也许,可以缓解孩子一时不受欺负,但如此教育,会将我们的孩子引到哪一条路上去呢?孩子从小认为只能用暴力解决问题,长大后会变得自私和暴力。
以牙还牙 孩子变暴力
4岁的曲奇在幼稚园被小朋友打了,看着孩子被咬红的小手,妈妈告诉曲奇,小朋友再打你,你就打他。从那时起,一有小朋友打他,他便马上还击,常常把别的孩子打伤。如今,妈妈不再心疼孩子被打,却天天为孩子担心,不知哪天又有哪个小朋友被孩子打伤了,经常接到老师与其他家长的投诉,疲于带孩子上门道歉,给人赔医药费。
5岁的鑫鑫被同伴欺负时,爸爸对他说:“下次如果再有人打你,你就狠狠给他打过去,不要怕,打出什么问题,爸爸负责。”从此,鑫鑫怀着一颗报复的心,从起初的还手,变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马上反击。而且打人时决不留情,出手很重。虽然他少被挨打了,可他的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暴戾,心也越来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暴力和争斗,却少了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和谐,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
专家表示,“以牙还牙”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倾向于暴力。长大后可能会犯罪。
如今许多社会新闻,是因为太容易被激怒、太容易把对方当成敌人而采取强烈的反击,以至于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如果我们教孩子反击、用立即的暴力表达自己的抗议,也许他会失手把同学推去撞尖锐物、可能会伤害他人的生命,这些都不是正常的情绪应该有的反应。而且容易暴怒、容易报复的孩子,也会容易被同学孤立,反而更无利于他人际关系的建立。
校园暴力事件频现
近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现报端,2016年4月28日下午1时左右,彭水县16岁初二学生被同学堵在厕所里围殴,最后被捅死;
4月27日,山西运城市绛县,一位名叫张超凡的15岁少年在网吧被同学殴打长达四小时后死亡;
2015你6月29日,江西永新县数名初中女生逼另一名女生下跪,并轮番上阵搧其巴掌、拳打脚踢的视频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广西宾阳,一初中女生狂搧同学58耳光的视频让人震惊;
安徽小学生被同班同学逼吃屎喝尿,事后威胁“弄死你”;
济宁鱼台爆20余名学生群殴事件,结果造成两人重伤,其中一人因失血过多死亡⋯⋯
网络作家金言在其博文中写道:“面对这些校园暴力,学生无所适从,老师无可奈何,学校无动于衷,社会无关痛痒。人们不禁要问,校园暴力事件频频爆发其原因究竟何在?原本‘天真无邪’、‘花样年华’的少女为何如此丧心病狂,泯灭人性?少年称王称霸,无法无天的暴戾之气又究竟从何而来?”
他认为,社会暴力思想的泛滥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土壤;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引发校园暴力的源头;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关键;法律缺失的现状是引发校园暴力的诱因。
这些青少年在不吃亏、争斗的教育下,不懂得宽容、忍让,使人际关系紧张,矛盾激化,逞一时之能,发一时之气,最终酿成大祸。如果作父母的都能教育孩子学会宽宏大量,处事冷静理智,就会给孩子奠定一个良好的成长基础,社会就不会有太多的悲剧发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出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宽容不是懦弱
有人也许会感到矛盾,教孩子打人不对,难道要让孩子一直受欺负吗?一味的容忍是否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其实暴力可能暂时解决矛盾,但是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受伤的还是自己。而宽容并不是懦弱,是在指出对方错误的同时,帮助对方停止继续犯错。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帮助对方的心,去帮对方改正错误。比如在对方要欺负自己时,可以正气凛然地对他说:“打人不是好孩子,你再乱打人,我就不跟你玩了。”
如果是因为抢玩具而打人,可以说:“你要玩玩具可以,但不要抢,我先让你玩,你玩完后也要让我们玩,不能不讲理,不讲理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如此,对方的孩子也会受到警诫,不敢随意打人。孩子除了知道别人做错,自己不要跟着犯错外,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是任由对方继续错下去,而是懂得如何更好地制止对方不好的言行,以自己的正确言行影响对方改过。
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孩子从受欺负变成帮助他人,以更博大的胸怀与勇敢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所遇到的困境,会让孩子更懂得如何解决问题。
网络上有妈妈分享一个例子。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打,回来告诉妈妈。妈妈便问她:“你为什么被打呀?你有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他不打别人,却打你呢?”后来,妈妈安慰她以后,又告诉她:“以后啊,你多关心一下其他小朋友,人家找你借什么,你就借给他,不要小气。跟大家好一点,与小朋友们团结友爱,到时,你再看看人家打不打你。”
之后,这个小朋友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也很大方,别人找她借什么,她都很乐意借给人,与全班的小朋友关系都很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跟她玩,她也觉得在幼儿园里很快乐,再也没有被打的事情发生。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时,现在许多家长已经不再教孩子容忍。最近官方网站刊登了一段爸爸教女儿如何还手的方法:“她再打你,你就打她。她打你,你要当时、立即就还手,这样她就不敢再打你。”
“她打你的时候,你不要先哭,不要等哭完了再还手,也不要等老师来了再还手。因为错过了时机你再去打她,往往大家只看到你打她,就会以为你先动手的。”
“她打过来,你要立即打过去。她踢你一脚,你立即还她一脚。另外,这种两个小孩之间的小事情,也不要去报告老师。小孩打闹,让老师处理,老师也只能批评她几句,安慰你几句,解决不了你俩的矛盾。”
这种即让自己不吃亏,又要抢占话语权的作法,竟然引来许多网民的认同,“不能主动打人,但孩子被打了就必须还击,要不孩子只会吃亏。打人的小孩还可能看她好欺负于是变本加厉,以后会养成十分懦弱的性格,走到哪都不好过,毕竟父母不可能庇护她一辈子,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样对她的成长才有利。”
网上有评论表示,一时的气恼与不平,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也许,可以缓解孩子一时不受欺负,但如此教育,会将我们的孩子引到哪一条路上去呢?孩子从小认为只能用暴力解决问题,长大后会变得自私和暴力。
以牙还牙 孩子变暴力
4岁的曲奇在幼稚园被小朋友打了,看着孩子被咬红的小手,妈妈告诉曲奇,小朋友再打你,你就打他。从那时起,一有小朋友打他,他便马上还击,常常把别的孩子打伤。如今,妈妈不再心疼孩子被打,却天天为孩子担心,不知哪天又有哪个小朋友被孩子打伤了,经常接到老师与其他家长的投诉,疲于带孩子上门道歉,给人赔医药费。
5岁的鑫鑫被同伴欺负时,爸爸对他说:“下次如果再有人打你,你就狠狠给他打过去,不要怕,打出什么问题,爸爸负责。”从此,鑫鑫怀着一颗报复的心,从起初的还手,变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马上反击。而且打人时决不留情,出手很重。虽然他少被挨打了,可他的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暴戾,心也越来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暴力和争斗,却少了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和谐,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
专家表示,“以牙还牙”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倾向于暴力。长大后可能会犯罪。
如今许多社会新闻,是因为太容易被激怒、太容易把对方当成敌人而采取强烈的反击,以至于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如果我们教孩子反击、用立即的暴力表达自己的抗议,也许他会失手把同学推去撞尖锐物、可能会伤害他人的生命,这些都不是正常的情绪应该有的反应。而且容易暴怒、容易报复的孩子,也会容易被同学孤立,反而更无利于他人际关系的建立。
校园暴力事件频现
近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现报端,2016年4月28日下午1时左右,彭水县16岁初二学生被同学堵在厕所里围殴,最后被捅死;
4月27日,山西运城市绛县,一位名叫张超凡的15岁少年在网吧被同学殴打长达四小时后死亡;
2015你6月29日,江西永新县数名初中女生逼另一名女生下跪,并轮番上阵搧其巴掌、拳打脚踢的视频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广西宾阳,一初中女生狂搧同学58耳光的视频让人震惊;
安徽小学生被同班同学逼吃屎喝尿,事后威胁“弄死你”;
济宁鱼台爆20余名学生群殴事件,结果造成两人重伤,其中一人因失血过多死亡⋯⋯
网络作家金言在其博文中写道:“面对这些校园暴力,学生无所适从,老师无可奈何,学校无动于衷,社会无关痛痒。人们不禁要问,校园暴力事件频频爆发其原因究竟何在?原本‘天真无邪’、‘花样年华’的少女为何如此丧心病狂,泯灭人性?少年称王称霸,无法无天的暴戾之气又究竟从何而来?”
他认为,社会暴力思想的泛滥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土壤;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引发校园暴力的源头;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关键;法律缺失的现状是引发校园暴力的诱因。
这些青少年在不吃亏、争斗的教育下,不懂得宽容、忍让,使人际关系紧张,矛盾激化,逞一时之能,发一时之气,最终酿成大祸。如果作父母的都能教育孩子学会宽宏大量,处事冷静理智,就会给孩子奠定一个良好的成长基础,社会就不会有太多的悲剧发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出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宽容不是懦弱
有人也许会感到矛盾,教孩子打人不对,难道要让孩子一直受欺负吗?一味的容忍是否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其实暴力可能暂时解决矛盾,但是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受伤的还是自己。而宽容并不是懦弱,是在指出对方错误的同时,帮助对方停止继续犯错。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帮助对方的心,去帮对方改正错误。比如在对方要欺负自己时,可以正气凛然地对他说:“打人不是好孩子,你再乱打人,我就不跟你玩了。”
如果是因为抢玩具而打人,可以说:“你要玩玩具可以,但不要抢,我先让你玩,你玩完后也要让我们玩,不能不讲理,不讲理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如此,对方的孩子也会受到警诫,不敢随意打人。孩子除了知道别人做错,自己不要跟着犯错外,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是任由对方继续错下去,而是懂得如何更好地制止对方不好的言行,以自己的正确言行影响对方改过。
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孩子从受欺负变成帮助他人,以更博大的胸怀与勇敢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所遇到的困境,会让孩子更懂得如何解决问题。
网络上有妈妈分享一个例子。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打,回来告诉妈妈。妈妈便问她:“你为什么被打呀?你有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他不打别人,却打你呢?”后来,妈妈安慰她以后,又告诉她:“以后啊,你多关心一下其他小朋友,人家找你借什么,你就借给他,不要小气。跟大家好一点,与小朋友们团结友爱,到时,你再看看人家打不打你。”
之后,这个小朋友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也很大方,别人找她借什么,她都很乐意借给人,与全班的小朋友关系都很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跟她玩,她也觉得在幼儿园里很快乐,再也没有被打的事情发生。
来源: 周慧心 责编: 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