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她儿子能当总统,她把科学培养孩子的十件事全干了 2
2016-01-22
▲ 唐娜姆和儿时的奥巴马
奥巴马的姥姥姥爷也从没在外孙面前诋毁过前女婿,反倒总跟对父亲没啥印象的奥巴马谈他的轶事,比如,老奥巴马曾在国际音乐节上唱非洲歌曲,“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所有人都被他迷倒了”。
以至于奥巴马当上总统后,出的书都叫《奥巴马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
2
3岁前的照顾是关键
应尽可能顾及孩子的需求
一项对243个贫穷家庭出生的孩子进行的研究显示,在0-3岁获得细致照顾的孩子不但儿时成绩更好,30岁时学术表现也更佳,还更有可能建立健康的关系。
老奥巴马离开后,唐娜姆在儿子2岁时重回学校读书,然后,她遇到了来自印尼的学生罗洛·苏托罗(Lolo Soetoro)。苏托罗善良随和,喜欢跟唐娜姆的父亲下棋、跟小奥巴马玩摔跤。后来,他成了唐娜姆的第二任丈夫。
▲ 苏托罗、唐娜姆、他们的女儿、少年奥巴马
3
教孩子社交技巧
这对孩子的前途至关重要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及杜克大学追踪研究了超过700个学生,发现儿时的社交技巧和一个人成年后的成就正相关。研究显示,儿时更能与他人合作、乐于助人、有同理心的孩子在25岁时,其学历、收入均更优秀。
研究主管克里斯丁·书博茨(Kristin Schubert)认为,父母替孩子的未来能做的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帮助他们发展社交及情感技能。
奥巴马的妈妈在这点上做得相当成功。
1967年,唐娜姆完成学业,带着6岁的儿子搬到了印尼。
美国人伊丽莎白·布莱恩特曾在印尼居住过,她至今还记得在一次午餐会上,唐娜姆穿着印尼传统长裙,教儿子和每个人握手。然后,9岁的奥巴马就坐在沙发上安静地看英文书。过了一会儿,奥巴马问妈妈能否离开餐桌,唐娜姆让他询问主人的意见,在得到许可后,奥巴马离开餐桌坐在地上,和布莱恩特13个月大的儿子玩了起来。
午餐结束后,众人走在街上,奥巴马跑在前面,一群印尼孩子朝他扔石头,骂难听的脏话。奥巴马表现得很平静,一一躲了过去,就像在玩扔沙包一样。布莱恩特想上前阻止,唐娜姆却一把拉住她说:“没关系,他已经习惯了。”
布莱恩特说,她很敬佩唐娜姆能教育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勇敢。“当初她带着一个混血孩子来到印尼,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当时那的人对黑人不太友好。”布莱恩特认为是在印尼的生活让奥巴马“既有亚洲人的礼貌谦逊,又有美国人的耐心平静”。
奥巴马的异父妹妹玛雅说,“母亲不允许我们行为粗鲁,言语刻薄,骄傲自大。我们被教导要有宽广的胸怀。如果我们说了什么人的坏话,她就会试着从对方的观点来看这件事,她不允许我们养成自私的习性。”
唐娜姆甚至给女儿买各种肤色的布娃娃,用玛雅的话说,“就像一个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