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白露与秋分之间的中秋节,应该是很多人喜爱的节日。也是吃月饼和柚子的好时机!
中秋节的由来,古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据《中国古代节日风俗》一书表示,“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
此外,根据中国最早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来判断的话,“中秋”应是在隋唐之时才形成节日的。中秋节的起源与古时的拜月、秋祀有关。因为中国为农业国家,因而有很多与大自然相关的传统习俗。古人习惯于春耕时向土地神祈求丰收,秋收时则会有庆祝丰收的习俗以对土地、神祇表达敬意与感谢。因此,后人推论中秋节应该是秋报的遗俗。
北宋汴梁的不眠夜
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过了炎热的夏天,正值秋高气爽之际,在天际的月儿正当明亮,此时岂能不放下手边活儿来赏月呢?
北宋孟元老的著作《东京梦华录》中,记述了北宋时期的汴梁城的社会型态,其中就提及时人度中秋的欢乐景象: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除此之外,月饼也是中秋节的重头戏之一。
唐代倒是有可能已经形成“八月十五吃饼”的风俗。
古代八月十五得吃饼
据日本僧人圆仁曾记载,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八月十五,寺家设馎饨、饼食”之俗;后世也有“唐僖宗李儇曾在八月十五赐饼给新科进士”的说法,只是这种饼不知道是否就是后来的月饼。
但无论大唐是否有在八月十五吃饼的习俗,但是到了北宋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是确定的习俗了。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亦于《留别廉守》写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佳句。
古时的月饼,又被称为“宫饼”或“小饼”,据说北宋帝王家在度中秋时,喜欢吃的就是这种馅料精致的饼。苏东坡所说的“中有酥和饴”,就是指月饼的酥脆特色与里头包裹了特殊的馅料,由此看来,古时的月饼与现今的月饼十分相像,都是以糖与油的食材所制成的。
明朝,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亦有载: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
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亦载: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由此可见,八月十五人们拿莲花之圆饼来祭拜。吃圆月饼乃是取自团圆之意,而此习俗亦代代流传了下来。
时代更迭,现在自然不如北宋汴京的中秋,在听闻笙竽乐声中渡过不眠之夜。但提及中秋,大家总不免觉得要在闲适的时光中,一边吃著月饼与柚子或邀友人一起烤肉、放烟火。那样才像在过中秋节嘛!倘若大伙儿能一起聊著天,谈著中秋的神话传说,那是多么快活自在啊!
中秋岂能忘了吴刚
不过,提到中秋神话,大家应该都已经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听到腻了,说不定连李商隐的《嫦娥》都能倒背如流了。“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的这首诗,活脱脱将一则神话故事给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又伤感的图景来。
“嫦娥奔月”这么脍炙人口的神话,怎会让人忘怀!但大家也别再偏心下去了,若都只提及仙气飘飘的嫦娥,那同样待在灿烂月儿上的吴刚可是会吃味呢!所以,我们不再谈因为离开了后羿而悲泣的嫦娥,换谈谈这位不停地砍著树的男子吧!关于“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很多种版本,小编在这里先介绍两种版本。
“吴刚伐桂”版本一
据唐代官员段成式所撰写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所载,我们能知晓古人所描述的“吴刚伐桂”的神话: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个记载主要是说,西河人吴刚因为在修炼为仙的过程中犯了错,被惩了罚,得不断地伐树。因为,那一棵月桂就算被斧头砍了,缺口是会立即回复原状的。
“吴刚伐桂”版本二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
“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这个记载是说,吴刚其实是叫吴权。吴刚去学仙,他的妻子阿女缘妇却与炎帝的孙子伯陵私通,还生下三个儿子鼓、延、殳。传说吴刚在得知实情后,怒不可遏,因而打死了伯陵。愤怒的炎帝就把吴刚流放到月亮上去,永远地砍伐著不会倒塌的桂树。
但是,到这里,传说可还没有结束呢!另有后人延续此传说表示,缘妇自觉对不起吴刚,亦不愿吴刚一人在月亮上会感到寂寞,就派自己的三个儿子去陪吴刚。据说玉兔与蟾蜍就是缘妇儿子的化身。
如何?第二个传说,是不是与你认知中的“吴刚伐桂”不太一样呢?神话传说很有趣的,不同版本有时会出现让人惊讶的奇异说法,可别以为历代的神话传说都差不多,不是每种版本你都听过了喔!
参考资料
《山海经》《周礼》《东京梦华录》《酉阳杂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刘昭瑞《中国古代节日风俗》(台北:博远,1992)
陈正之《台湾岁时记》(台北:新闻局,2003)
吴刚(道教)(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