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明白善恶出自一念的道理,并把它当作自己做事的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准则也是规律中的一部分,做好事会有福报,做坏事会有恶报。
在《三言两拍》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中记载了这样一篇故事:
唐代一位贫困潦倒的青年叫裴度,看相士观看其面相,认为他将会饿死。有天,裴度到香山寺中游历,在井亭栏杆上捡拾到一条宝带。
裴度心想:“这条宝带乃是他人遗失之物,我怎么可以拿取,损人利己,败坏心术?”于是,裴度便坐在原地,看守著那条宝带。
不久,忽然看见一位妇人哭著往此处走来,妇人哭著说:“我父亲入狱,我借得一条宝带,想用这来为他赎罪。
我到寺中洗手烧香,不小心遗失了宝带。如果有人捡拾到,请可怜我把东西还给我,才能解救我父亲之命。”裴度听完,便将宝带还给这位妇人,妇人立刻拜谢后离去。
某日,裴度又遇见昔日的看相士,看相士看到裴度,大惊:“你的骨法全改,不再是我之前所看见的饿死之相,莫非有积阴德?”裴度认为没有。但是,看相士表示:“试著再回想看看,一定有拯溺救焚之事。”裴度提及归还宝带一事。
看相士听了,告诉裴度:“你做善事救了自己一命,并且还会有富贵临身。此乃大阴功,他日富贵两全,是可以预见的。”
后来裴度果然进士及第,位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