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声乐训练强调养气,清代《顾误录》中也有“度曲得四声之是,而其要领,在于养气”之说;又如唐代的《乐府杂录》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出至喉,……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古人教唱歌很强调气 ——“必先调其气”,又说这种运气方法是“氤氲自脐间出”,听起来很像练气功时所说的运气。不过,古人所说的“气”并不是空气、气体、气流之类的意思,而是修炼界所说的能量。换句话说,古人的声乐训练,有点像今天我们所说的练气功,所以这样的训练方法就很可能会收到超常的效果。
唐代的许永新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歌唱家。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载,许永新本名和子,她天生擅长歌唱,而且很有独创性,“能变新声”。
据说有一次,时逢重阳佳节,许永新和伙伴们登高踏青,当她登上高高的山头时,兴致所至,于是高歌一曲,声闻数十里外。许永新因为这件事而名扬在外,连刺史都听说了她的大名,将她选召进宫,按其籍贯改名永新,成为了一名宫廷名歌手。时至今日,许永新的家乡,她当年唱歌的那座山,被乡人们命名为“玉女峰”。
许永新入宫后,很快成为宫中知名的歌唱家。有一年,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大酺”,这是一次天子与民同乐的大宴会,观众多达上万人。当时现场很喧哗,嘈杂的声音掩盖了表演的声音。观看演出的唐玄宗很是扫兴,准备离席回宫,这时宦官高力士上前进言说:“如果许永新能出来高歌一曲,必然会使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唐玄宗准奏,让许永新上台演唱。只见她出场时态度从容,高唱一曲,声音好像直冲云霄。所有人都被她的歌声吸引,立即安静了下来,“广场寂寂,若无一人”。
许永新在山头一曲高歌能声闻数十里外,在勤政楼唱歌能够使上万观众都听到,可见她的发声技巧不是一般的高超,不过,这还只是说许永新的声音大,其实她的歌声还有极强的感染力,竟使“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
此外,许永新演唱的音域非常广,甚至能超出乐器所能达到的范围。
与许永新同时代,有一位笛子大师,叫李谟,有一次,唐玄宗让李谟和许永新比个高低。李谟能吹出高低数十种不同的曲调,曲调最高时,一般的歌唱者根本不可能唱上去,但是他为许永新伴奏时,不断升高调门,许永新也一直能够跟著升高,最后,李谟的笛子因为音量太高,居然被吹裂了,而许永新依然能够按这样高的调子歌唱,所以《开元天宝遗事》中形容许永新的歌声“丝竹之声莫能遏”,唐玄宗则称赞许永新:“此女歌值千金。”
除了许永新,再举一例,唐代还有一位著名歌唱家,闻名于唐代天宝年间,名叫念奴。我们熟知的词牌名〈念奴娇〉就是来源她的名字。《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念奴“有色,善歌,宫中第一”。
一次,宫中大宴,宾客喧哗,最后连奏乐的乐人们也停止了演奏,因为音乐的声音完全被人声嘈杂所掩盖了,于是唐玄宗命念奴出场演唱,并由二十五人的吹管乐队为她伴奏。歌声、管声两相追逐,美妙异常,方才喧哗的宾客们都被歌声吸引,静静欣赏。
唐人元稹曾写过一首〈连昌宫词〉,这样描述道:“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可以想见,念奴演唱技巧的高超,声音之高如同飞上九天,唐玄宗曾经这样评价她的演唱:“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那些古代的歌唱家们到底是如何发声?如何养气?如何歌唱的?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发声的技巧相当高超。
现代人唱歌,特别是现代的通俗唱法,音量很小,必须借助音响设备来扩音。举个例子,摇滚歌手的唱法几乎达到声嘶力竭的程度,可是如果离开了音响设备,其音量远远小于专业歌唱家轻松自如歌唱时所发出的声音,原因就在于发声技巧完全不同。而中国古代歌唱家的发声技巧又因为训练方法的不同,远比现代歌唱家的技巧要高,所以会被人们以“响遏行云”这样的辞汇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