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金银器珍品——错金仙人龟鹤纹提梁银壶
2017-06-10

文、图/卓然堂  赵睿

今年春拍季出现的一件错金鎏金人物故事纹银提梁壶,文化内涵丰富,制作工艺精美,图纹描绘细腻,品相完美,包浆厚重,乃可遇不可求的古代金银器珍品。经过激烈竞拍,由识货藏家纳入囊中,现获准介绍分享,并对其断代作初步探讨。

提梁错金银壶总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5.4厘米,重875克。经元素分析仪测定,含银81.7%,金7.3%,铜5.6%,锌5.2%,微量铂、铟。银壶分提梁、壶盖、壶体三部分,各部均为范铸后锤揲成型,壶底由分铸底片焊接,器体厚重。整器均饰有线条优美流畅的错金花草纹及云纹。提梁纵向有残留浇铸范线,表面中间略高于二边,饰有多个错金廻形云纹,二端呈花蕾形,穿附于壶肩两侧的铺首环内。壶盖呈穹窿状,顶部置花蕾盖纽,以台阶延至边缘,盖沿垂直扣于壶口之上。壶盖纹饰分二区,主纹饰有三组错金折技花,边上有十二朵错金花卉,每朵花内均錾一排纤细短纹花蕊。

壶体侈口、短颈、丰肩、收腹、矮足、平底。壶体正中二面錾出二个花边形开光区,内以细密的鱼子地衬托出二个不同的人物故事图。图中平錾人物、动物、禽鸟、花木纹饰并局部鎏金。其一为高士赏琴图,图饰二位高士,峨冠博带,席地相向而坐,一人在弹奏四弦琵琶,另一人持盏聆听,中置三足容器。一旁侍女伫立于身后,正中有一仙鹤翩翩起舞。背景的一棵花树旁蹲著一只小狗,树两旁各有一只长尾鸾鸟,引颈振翅飞翔。鱼子地颇似草地,间以花、草、石、小鸟,一派祥和悠闲的气氛。

壶体另一面的图案为仙人龟鹤图,仙人端坐,舒袖广袍,长髯及胸,头光辉映,手持短杖,对面侍女手端仙桃一盘,静立于竹林之前。正中池塘中长出硕大荷叶,亭亭伫立,上伏神龟,引颈昂首。池塘边有一蟾蜍,另一侧有六边形洛书。空中有一仙鹤展翅滑翔。龟鹤一静一动,均面向仙人。明月皓空,北斗七星闪烁,静谧自得,却是一番别样月景夜色。


这件提梁银壶乍一看为唐代形制,人物故事也接近唐代铜镜中常见的真子飞霜图,但细究起来,却有颇多因素与典型唐代器物特征不符。首先,壶的造型略失唐器之丰满圆硕的大气,多了一分宋器之优雅内敛的含蓄。制作工艺仍釆用传统范铸,兼用错金、鎏金、锤揲工艺装饰,颇合宋代循古好古之风,而有别于唐代的开拓创新的自信满满。人物故事图也颇有新意,其中抚琴图不似唐代真子飞霜图中的真子抚琴,而是弹琵琶,亦无图中的荷叶载龟、竹林与仙山。宋代铜镜中时见仙人龟鹤纹,但图中均为灵龟伏地而非在荷叶之上,亦无北斗七星图。此银壶中的仙人龟鹤图中灵龟伏于荷叶,源于唐镜真子飞霜构图,并融入了北斗七星及河图洛书等传统中华文化因子,其寓意之深刻,内涵之丰富,实非本文作所能详解。此外,图中人物冠饰服装为唐装而非宋服,但动物禽鸟则更为写实,构图颇为疏朗而具宋风。综合这诸多因素,笔者愚见,认为此提梁银壶断代的上限可能是唐宋之交时的晚唐五代时期,下限当为北宋时期,因这时宋代铜镜制作中心尚未迁移至南方扬州一带,典型的宋镜仙人龟鹤图尚未被简化为灵龟伏地的形式。作为一个中华文物孤儿,这件错金提梁银壶辗转海外,几经拍卖场,失去了出生日期及其籍贯等信息,使人难以准确断代,但其与生具来的强大中华文化基因,其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其所折射出的炉火纯青的中国古代金银制作工艺,其所具有的高度提炼概括的表达风格,使其成为一件绚丽夺目,光彩照人的金银器艺术珍品,让人爱不释手,感慨良多。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唐代金银器珍品——鎏金银武士俑

    下一篇: 艺术品金融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趋势(下)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