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水界有句话,叫做:「一流先生观星斗,二流先生看水口,三流先生背着罗盘满山走。」
(现代罗盘)
罗盘
罗盘是风水界的风水先生们在风水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圆盘型工具,用以测定方位和吉凶。
罗盘在汉代是上圆下方的式盘,主要用于奇门遁甲占卜,和风水还没多大关系;到了唐代,杨筠松设计了一种罗盘,让习者根据前人留下的关于风水表象的经验总结,利用罗盘来依葫画瓢,进行推断;再到杨筠松的后辈传人宋朝赖文俊,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赖布衣那儿,在此基础上,更加丰富这一块;到明清时期,又有人不断更改,最后基本定型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样子。
罗盘有没有作用,有用,但本身是勉强之作,而且还被后来的人搞复杂了,其实不管哪种类型的罗盘,都需要利用地球南北极磁场作用,靠指针来确定方位。
现代物理学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体中的星辰是旋转的,地球上的地磁场也是动荡的,地磁极也在缓慢的移动,再加上今天四处的金属矿厂、高压线和发电厂等,无论是大范围区域还是局部区域,很多都已经紊乱不准了。
多数依赖罗盘的风水先生只是风水的爱好者,没有走入修炼,不懂得风水中的真机,也没有开功能,只能借助工具的作用,照搬前人或者书上流传下的口诀,根据流传的一些对外在表象的总结来推断。
真正的大地,根据穴场、朝山、案山、左青龙、右白虎、后靠等四周环境的设定,地穴所出的方向都是固定好的,没有偏差。这也叫天工地造。
有经验的人,往穴场上一站,自然就知道往哪个方向出。如果风水师层次足够,能量大,甚至穴位要应哪个朝山,都可以根据你一言而定。
一般穴位前方有好些朝山,穴位对应不同的朝山,起的作用和效果不一样,地穴本身的等级不够的话,还对应不了那些更好一点的朝山。这在我们的经历中,也发生过多次,随着你给地穴指定哪一个朝山,然后地穴就十分感谢,因为凭他本身的等级和能量还不能对应到那儿,而借助你话语的能量,一下子地位和等级就提升,可以对应更好的朝山了,因此向你表示感谢。所以说用罗盘来推地穴对应的朝向,只能说是一种可参考的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在民间风水的流传中,有许多以前的风水师对外形的经验总结的口诀,这些口诀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不真正进入风水修炼,也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两山夹一荡,辈辈出皇上。两山夹一荡指的是帝皇地后方的两山头一连,形成展诰,风水中帝皇地的标志之一,类似古代皇帝身后的那种屏风。但是怎么夹,这一荡有多大,要出多少代做皇帝的,出的是甚么朝代,延续多少年?如果只凭外形去推,这些就很难知道了。
还有,在民间风水流传中,朝山意指对主穴的朝拜,朝山越多表示主穴的拥护者越多,就像皇帝手下的臣子朝拜一样。但有一次,来到一个大地,地灵神告诉我们,放眼望去,对面能看见多少山头,就能承传多少代,也就是说,在这儿,「朝」的概念都已经超越民间风水中那个朝拜的概念了,而是表示一朝有多少代的概念了。所以要不固守书中的记载或者民间流传的口诀才能看到更好的地。
水口
水口也是风水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一定区域内水流进出的地方。这个一定区域,一般特指地穴覆蓋范围。
民间风水中把水的入口称为天门,水的出口称为地户。由于水口代表龙的血脉,主管财源,所以水口处的山势,宜迂回收束,关拦重重。天门处的形势要成开放之势,才能源远流长没有穷尽,预示生气旺盛,财源广进不绝。地户处的形势要成关闭之势,有众砂拦阻,让水成「之」字形或「玄」字形流淌,这样才能将生气层层密密地截留住,以聚气藏财。水口如果不能关拦,让水直来直去,就会气散财亡。
在民间风水里面,能够看水口的,其水平比借助罗盘工具的要强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水口对于地穴来说就像是一户人家的大门。大门高大有品位,证明这户人家是大户人家,这个地穴品级高;大门一般,那这户人家也就一般,地穴也就一般。顺着水口往前的范围,就属于地穴范围,反之水口外的不在地穴范围内,属于门外范围了。这是用普通人能理解的概念来讲,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
地穴本身不大,但是有覆蓋范围的,相对来说,层次越高的覆蓋范围越广。水口就在这个范围的边缘,水即是河流,口指口子的意思。
大家知道佛庙里是有守门之神叫韦陀的,天庭的南天门也有神将四大天王负责值守,古代皇宫大门口也有几品侍卫值守,有点品级的高门大院人家也有守门的,当然这些大院人家守门的品级肯定比不上前述几种,经验丰富的风水先生一到水口位置,根据水口附近的山形地势,大概就能知道地穴方位和距离,以及品级如何,这还是从外形的经验上推断。如果是有功能的风水师,还可以和地穴进行沟通。
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或作四相)在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每象各分七段,称为「宿」,总共为二十八宿。
观星斗
「一流先生观星斗」这个概念对于风水界来说,都是属于比较模糊的,各说其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特别是现代,风水一脉逐渐开始消亡后,更是众说纷纭了。
风水又叫堪舆,堪在古时就是观察天,用功能和天神沟通,或用功能知晓天上的事情。
古人习惯用星斗表示天上,表示天上的神。观星斗,即是观察天体运行的规律,顺天意在地上做布置。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官」的概念就类似于现代西方天文学中「星座」的概念。古代的人夜观天象,据纪录可查的共找到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恒星,根据这些恒星互相之间的内在对应联系,划分为二百八十三星官。在这基础上再进行简化,归类为三垣二十八宿。
由于地球在自转时的地轴正指向北极星,所以在地球上看,漫天星斗都绕着北极星转,东升西落。所以古人就以北极星(中国古代叫紫微星)为中心,将其附近区域划分为三垣,上垣为太微垣,下垣为天市垣,而中垣就为紫微垣,北极与北斗就属于中垣范围。而后又将黄道附近的东南西北四方星官,归为四象,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象中每象包括七个星宿,所以一共二十八宿。
中国古人把太阳系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加上太阳和太阴(月亮),共七星,称为七曜(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人肉眼观测不到,所以不包含在内)。
三垣、四象、七曜,就是中国古代对人眼所能见的星象的归类。观星斗,外在表面意思也即是观察满天群星,又或者观察以北斗为首要天文座标的满天群星。
再往下还可以分吗?可以。还可以太阳系为界限,把所有这些星星再归为内、外两盘。要说明的是,有人把这定义为内外两象。但在本文,考虑到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我把其定义为内外两盘。其实叫「象」也好,叫「盘」也好,只是表面名词的不一样,其实质内涵是一样的。
太阳系外的三垣四象,这是外盘。从地球上观察,外盘诸星都围绕着北极星旋转,一昼夜转一圈,这在现代天文学中被称为周日运动。
外盘诸星虽然围绕北极星东升西落的旋转,但它们的相对位置却恒定不变,就像表盘上的刻度一样,表盘虽在转动,但上面的刻度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外盘诸星,被中国古人称为宿或舍或宫,也就是固定空间的意思,相当于建在天上的固定宫殿,所以外盘主不变为静,以北极为尊。我们在神话小说里看见玉皇大帝的天庭有甚么甚么宫、甚么甚么殿,就是这个意思。
太阳系内的七曜,从地球上观察是不断运动的。它们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在走动。所以内盘主变为动。
研究发现,太阴星(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圈360度,大约二十八天,所以二十八天是太阴的一周天。
而太阳系外的四象二十八宿,如同表盘上的二十八个刻度,月亮每昼夜会运行一个刻度,也就是说月亮每晚会进入一宿,所以过去也称一晚为一宿。
另外镇星(土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大概是二十八年,所以它的一个周天是二十八年,每年进入一宿。
而岁星(木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是十二年,所以岁星一个周天为十二年。
古人将十二年称为一纪,对应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古人因此也将黄道划分为十二格,将二十八宿对应列入十二格中,称为十二星次,依次命名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因此岁星每年进入一星次,十二年为一纪或一轮。然后根据太阳进入十二星次的位置,又可将一年划为二十四节气。
以上只是简单列了些星球的周天运转。相对于风水先生使用的罗盘,其实星象要复杂无数倍,罗盘形式只是表象,关键是表盘上每个位置,每个刻度以及每次运动背后隐藏的巨大内涵,这些内涵所代表的天机,以及那些微妙难以窥测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即是观星斗的内涵。
当然站在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这些星辰所代表的内涵是不同的,就像同一个钟表,把它刻度和指针的意思变一下,那它可以是普通钟表用来确定时间,也可用来在野外确定方向,或者可以作为作息安排表等等。所以奇门遁甲和紫微斗数所排的盘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所站的角度和层次不同,所选的星象也不同,星象所代表的意思也不相同,但因其背后的机制是不变的,如果推得准,那结果大体是相同的。
所以观星斗,大,能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能看到几百数千年后的变化;小,能看到个体生命的情况,能看到人一生命运。
古人讲,天、地、人,「三才」合一,是一一对应的。不同的天脉、天穴,连接对应不同的星辰、星宿,对应不同的神灵、神位,代表神意、天意;同时,不同的天脉、天穴,对应不同的龙脉、地穴,和不同的人脉、穴位。所以天象的运行,对应影响着地上的运行,又对应影响着人类的变化。这种横向的纵向的有形的无形的对应合一,就成为宇宙整体协调运转的一部分。
现在人类有一种说法叫「地位」,形容这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而重要的人物,那些影响社会的大人物们,就是这人脉上的一个个不同的穴位。他们对应着不同品级的地穴,同时与天也是对应的,所以也对应着不同的天穴,即不同的星位。所以过去古人经常说,这个人是天上甚么甚么星下世,是文曲星下世等等,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因为观星象与观测者所在地域有关,站在西方与站在中华大地上,所看到的星空,完全不一样,比如南极附近的星空,我们中华地域的人是永远也看不到的,但南半球区域的人却能看到,所以那些星象与我们无关,属于不同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