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中国新闻
刑法修正案即将实施 新增内容引发舆论争议
中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于下月实施,届时微信造谣、私藏恐怖主义禁书等都将入刑。其中,微信造谣导致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有评论认为,有关法例进一步限制了信息的传播。
中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于两周后的11月1日正式实施。日前,官方“人民网”整理了八条刑法新增内容,并称“再干就是犯罪”。其中之一是“用微信编造、传播虚假消息”。根据《刑法》(九)第291条,“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活跃人士“秀才江湖”吴斌周一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有关条款能令当局更好地掌控突发事件的话语权。
“他们就是针对以前发生的那些爆炸案、大的事故,他们官方想控制伤亡人数,怕伤亡人数大的话会引起人心恐慌,官员落马。他们为了这个,特别注明险情、灾情。以后你要是听到了消息(发布在网上),伤亡人数跟官方不一致,比官方多,他们就以这个理由把你抓起来,使得网民不敢这样做。”
吴斌同时质疑道,既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当官方平台涉嫌造谣时,是否也会处以相同的刑罚?
此外,《刑法》(九)第124条增设了一条“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此,浙江资深媒体人昝爱宗周一向本台表示,当局应当明确界定何谓“恐怖主义、极端主义”。
“恐怖主义或者极端思想,各国的界定都不一样。再说书里面的内容,比如一千年前的历史是有恐怖主义的,那这个书放到今天是不是也算恐怖主义?不能你挖个坑,只要掉进里面的你就说是恐怖主义,这也不对的。(应该)准确地来定性什么是恐怖主义、什么是恐怖主义内容、或者什么视频。法律就要定得让人明白,公开、透明地告知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笼统地说一句话,这样的法律我想在立法的时候就是不够客观的。”
网民“湘水草根”也在微博上写道:私藏禁书要入刑,这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实在很难想象,但,刑法修正案(九)确实规定了。什么样的是禁书,应该教会老百姓甄别,不然谁也不知道那些书中哪些是恐怖主义,哪些是极端主义。哪些是内容反动的书?总不能让执法者随意断定哪些是禁书抓人吧?
“人民网”列举的“八宗罪”还包括:校车客车司机开车超载或超速;学霸替学渣考试作弊;幼师虐待小朋友;辱骂、威胁法官;撒泼耍赖打警察;医闹维护权益等。
有关内容引发舆论热议,网民“末陆风”批评道:唯一有点进步只有两条,虐待未成年人和校车严重超速超载,其他的都是开倒车。尤其医闹入刑更是匪夷所思,糨糊治国就这般水平。另外什么叫情节严重,什么叫严重超速?没有量化标准也是耍流氓。网民“笛村夜读”则质问:打警察打法官入刑,警察、法官打嫌疑人入刑吗?还有不少网民感叹,所谓法律,制约的都是平头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