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邱少云”官方报导中的十四大疑点
2015-05-02

大陆民众对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不符合生理学常识的质疑引发官媒口诛笔伐。官媒对质疑者扣上“诋毁邱少云”、“亵渎英雄”的大帽子。但对“邱少云”质疑的素材恰恰来自官方媒体。

署名“庐山别墅”的网友在论坛上张贴了人民网对邱少云报导中多处自相矛盾的地方,立即遭到官方的删除。本文借鉴这篇被封杀的帖文,整理出人民网等中共官媒关于“邱少云”报导中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十四个疑点。

众所周知,对于已经发生的同一件事,如果出现多种不同描述,其中只有一种描述可能是真的,其它描述必是谎言或谣言,甚至都是假的。

本文从中共官方报导中整理出十四大疑点,“火烧”之真伪由读者自己判断。

一、有多少士兵参加了潜伏?
二、邱少云面对的敌军是谁?
三、敌我力量对比如何?
四、我军主阵地距离敌军391高地多远?邱少云距敌军阵地多远?
五、燃烧弹是如何打到邱少云身边的?
六、火是从邱少云头部还是脚部开始燃烧?
七、邱少云身边有没有水沟?
八、邱少云执行甚么任务?有没有带武器?
九、邱少云在火中真的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吗?
十、邱少云的遗体是战斗一结束就运回了,还是几天后找回来的?
十一、邱少云必须活活烧死潜伏部队才不会暴露吗?
十二、邱少云着火时身边有多少战友?
十三、官媒关于邱少云那些战友们的混乱报导
十四、关于邱少云一连串的疑问


人民网党史频道,又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关于邱少云报导的专题。(网站截屏)

一、有多少士兵参加了潜伏?

和邱少云一起参加潜伏的部队有多少人?中共大多数报导和史料说是500多人。也有说是3个连队,以一个连队大约150人推算,总共约450人。但邱少云所在的1排排长曾纪有,被官媒称为“与邱少云最亲密的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他断定只有52人,他说他是潜伏部队的现场最高指挥官。

版本1: “1950年10月11日晚,500名战士集结在阵地前。他们就要出发了。师长亲自检查了战士们的伪装,亲自进行了战前动员。” (《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人民网党史频道,又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下略。)

忍不住插一句,人民网这篇文章居然说是1950年!因为大部分其它文章都说是1952年,暂时当它是笔误吧。

版本2:“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攻占391高地美军前哨阵地。为保证战斗胜利,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的570多名战士奉命执行潜伏任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网党史频道,2010年05月04日,来源:《解放军报》。)

版本3:“为了缩短攻击距离,出奇制胜,打敌人个措手不及,上级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主攻部队87团3营的3个连分别潜伏在敌人阵地的一侧。”

“当时,邱少云在87团3营9连1排3班,1排排长是曾纪有,广西兴安县人;3班班长锁德成,陕西人;副班长李元兴,四川营山县人。”(《还原邱少云牺牲时的壮烈场景》,王万明, 人民网党史频道,2012年10月12日。)

质疑来了,这里是《文史精华》杂志作者和邱少云的战场指挥官曾纪有的对话。

版本4:“很多文章里说,当时你们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上,怎么才52人?”笔者问。

“‘那是错误的,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曾老拿出笔,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监督我,可惜战斗一打响他就牺牲了。’”(《文史精华》2005年第5期,作者:秦兴旺、杜明礼,原题:《邱少云的排长说邱少云》。)

疑点之一:究竟有多少士兵参加了潜伏?500人?570人?3个连?还是52人?曾纪有的质疑无人搭理,无人深究。

二、邱少云面对的敌军是谁?

邱少云最后在战场上面对的敌军是谁?美军还是南朝鲜的李承晚部队?发射燃烧弹的是它,为邱少云报仇的对象是它,被歼灭的也将是它。但不幸的是,两种说法并存。

版本1:“391高地位于朝鲜平康上甘岭西面,铁原的东北,全长1000多米,山上有李承晚的伪9师一个加强连驻守。”(《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网党史频道,2010年05月04日,来源:《解放军报》。)

版本2:“以美帝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又开始向北侵犯,占据了平康与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严重威胁着志愿军防守阵地的安全。”(《还原邱少云牺牲时的壮烈场景》,王万明, 人民网党史频道,2012年10月12日。)

版本3:“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蒋廷玉,人民网党史频道,来源:《解读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391 高地上的敌军不同,被歼灭的敌军相应的也就不同了。

版本1:“这次战斗,9连在兄弟连队和炮兵的密切协同配合下,仅用15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全歼李伪军一个加强连。”(《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网党史频道,2010年05月04日,来源:《解放军报》。)

版本2:“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连。”(《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蒋廷玉,人民网党史频道,来源:《解读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疑点之二:邱少云最后面对的敌军不明,战友们为他复仇歼灭的敌军不明。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发射燃烧弹烧死邱少云的敌人是谁?是美军还是南朝鲜军?堂堂的中共党史至今都没搞清楚。

三、敌我力量对比如何?

中国兵法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官媒的第一种说法是,敌人只有美军或南朝鲜军一个170人的加强连,而我方是师长亲自坐镇指挥的一个团,而且有坦克、大炮群,我们的潜伏部队还有三个连队500人。官方的报导如下:

“391高地位于朝鲜平康上甘岭西面,铁原的东北,全长1000多米,山上有李承晚的伪9师一个加强连驻守。山上明碉暗堡,工事成群坚固,各种铁丝网在山冈下纵横排列,构成一道道障碍。”(《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网党史频道,2010年05月04日,来源:《解放军报》。)

“师长张显杨坐镇指挥所,从三营抵进潜伏区的那一刻,他就一直守在电话机旁。”

“从现在开始,这五百多名战士的生命就全部摆在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指挥所里的首长们……对几个兵种的作战方案也都作了覆审。各个阵地上,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坦克兵坐进车里,手指就按在发动器上;大炮装上了炮弹,炮手们紧紧盯准各自的目标,一旦发生以外,就将迅速给潜伏部队以最有力的支援……同时,由于部队展开全线反击以来,敌人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整天惶恐万状,草木皆兵。特别是391高地的敌人,是前天晚上才换防来的,他的左右两个阵地都被我军攻占,就更加恐慌。”

“17时30分,指挥部发出了攻击的信号,我炮兵群立即喷射出复仇的火焰,将敌阵地炸成一片火海。”(《当年战友回忆邱少云牺牲经过》,师永刚,人民网党史频道。)

第二种说法是,前文中曾纪有描述的,我军只有52人秘密潜伏,即52人对敌军的一个加强连至少150人。

“‘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曾老拿出笔,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监督我,可惜战斗一打响他就牺牲了。’” (《文史精华》2005年第5期,作者:秦兴旺、杜明礼,原题:《邱少云的排长说邱少云》。)

疑点之三:敌我力量对比是我一个团对敌一个连,还是我一个排对敌一个连?在官方描述中,我军师长亲自坐镇,指挥几个兵种作战,至少有坦克兵,还有炮兵群;而潜伏部队有500人。敌人只有170人的加强连,这种力量对比不用潜伏都可以马上拿下高地。倒是曾纪有描述的52人秘密潜伏、与师部单线联系更为可信。但曾纪有的说法在党史资料中不是主流说法。
责编: Lisa

上一篇: 军方连发12道军令引猜想 军报释信号

下一篇: 传中共党校点名批江泽民的“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