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描述。正是通过这篇课文,邱少云的事迹才广为人知。然而半个多世纪之后,邱少云是否真的忍受了烈火的考验,却受到了一些质疑。最近,一则〝军校生向教授质疑,‘火烧邱少云’不符合生理学〞的新闻,又一次让烈士〝躺枪〞了。(网络图片)
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奉命潜伏在〝391〞高地下面的山坳,等待天黑开战夺取敌人控制的这块高地。但敌人突如其来的炮火却点着了邱少云的棉衣,为了不让潜伏部队暴露、造成重大损失,邱少云〝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是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描述。正是通过这篇课文,邱少云的事迹才广为人知。然而半个多世纪之后,邱少云是否真的忍受了烈火的考验,却受到了一些质疑。最近,一则〝军校生向教授质疑,‘火烧邱少云’不符合生理学〞的新闻,又一次让烈士〝躺枪〞了。
被质疑——〝不合逻辑〞的邱少云
其实,对邱少云事迹的质疑也并非从近期开始。早在2008年铁血社区历史版块就出现过《斗胆质疑一下邱少云》的帖子,其中称邱少云的故事〝蕴含着起码的逻辑错误〞,文中推断邱少云随身携带弹药,进而对弹药爆炸未引起敌军注意的问题提出质疑。
无独有偶,在博客、贴吧、人人网获得多次转载的《邱少云之死——谎言编织的英雄》一文中,也提到了相关内容。文中提到,湖北省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曾把《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情节失真的疑问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廖老师认为,〝邱少云英雄事迹〞中至少有三处内容不符合军事常识:
1、邱少云在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携带的武器(如手榴弹、爆破筒等)在燃烧过程中为什么不爆炸?武器是怎样处理的,文中只字未提。
2、邱少云埋伏的地点距敌人只有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这让人难免产生疑问。试想,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周围的冬草也都烧光了,但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3、文中资料表达模糊。一个〝中午时分〞就是几个小时的误差,整个潜伏部队究竟多少人?在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的〝全部敌人〞也不知道有多少。这些数字连老师都不知所云,何况是小学生?
相比之下,近期的质疑声则在以往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据媒体描述,事件起于〝清明节前,某些网路媒体用标题党的方式炒作‘军校学生称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方式否定军队英雄。〞(有节选)
文章来源:一天一堂舆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