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挖朋友圈能否成功
2018-07-24
文/文昭
近日,有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进行中,一个是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另一个是在芬兰举行的双普会——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川普的首次正式会面。相当于美中双方各自会晤对方的盟友,在这两个会面中也都会谈到正在进行中的中美对抗,都有挖对方朋友圈的意味。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这个话题,美欧能否分化、以及中俄关系能有多铁。
先说中欧峰会,比较没有悬念,16号双方发表了一个中欧领导人会晤的联合声明,一如预期,联合声明中没有专门提到美国。中欧峰会的不温不火,北京想联欧抗美的大部分目标没有达成,也许会增加它重启和美国谈判,做出妥协的动力。
另一边的双普会,会前美国司法部起诉了十几个被控干扰了美国大选的俄罗斯人。这是川普在与普京见面前,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做出的一个姿态。两个人的见面过程中,虽然免不了也要谈俄国干预美国大选的事,但总的来说川普的动机是想修复关系,保持着比较温和的姿态,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也没提让普京太难堪的话题。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话题只是蜻蜓点水地提到一下,还是普京说的:“川普总统坚持他的立场,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看不同”。
所以川普能实现美俄关系的改善吗?答案是这条路依然十分艰难,至少在川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很不乐观。川普的难度在国内,上一届奥巴马政府启动对俄的制裁以后,俄国作为对抗性回应,又出兵叙利亚和干扰美国总统大选,让美俄矛盾更加板结、积重难返,使得放松对俄制裁不是马上可以到来的事,美国的国内政治环境不允许这样做。
所以看起来中共挖美国的朋友圈不成功;美国想挖中共的朋友圈也不容易成功。北京的难以成功原因是美欧内在血脉上的紧密联系;川普不成功的原因不是中俄有什么血脉联系,而是国内的政治阻力。
但今天我想表达的另一个要点是,就算川普挖不动北京的朋友圈,如果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衡量,中俄之间的疏远仍然是个大概率事件。原因在于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从地缘上讲俄罗斯仍然是个欧洲国家,它和欧洲的经济联系远强于亚洲。中国很难从经济上和俄罗斯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中俄的所谓共同利益主要存在于个别的政治议题上。
那你说,中俄这个贸易关系政府牵头把它发展出来不就完了吗?事实上是做不到的,现实是:和俄罗斯远东相接壤的国家和地区,普遍贫穷。大家摊开地图一看,和俄国远东部分相邻的国家——蒙古、朝鲜,一个比一个穷。稍稍富裕的地区是中国东北,但是近年中国东北是中国各省中经济增长靠后的,其实也是处于衰退当中,民众富裕程度远逊色于沿海省分、也落后于很多内陆省分。缺少富裕地区,意味着缺少有消费力的市场,也就没有拉动俄罗斯远东经济增长的动力。
2017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才800亿美元,这就算显著的增长了。可中美双边贸易总额是6000多亿美元;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是接近5200亿美元;今年中俄双方的目标也不过是把双边贸易总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
所以现实是中俄事不具备条件发展出太多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两国的贸易结构也比较单一,中国从俄罗斯采购的能源是大宗商品,但是现在由于美国的页岩油技术革命,它也成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大国,与俄罗斯的能源买卖是否合算就成了争议。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中俄签了能源采购大单,但是中国国内一直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出于政治原因买了俄罗斯的高价天然气是亏了。最近国内又有舆论对建核电站引进俄罗斯的技术提出批评,认为也是出于政治原因引进落后的技术是不负责任。也就是说,中俄之间通过市场驱动、民间力量自发形成的经济联系很弱,那种靠政府大单采购建立起的所谓友谊桥梁也就很不牢靠,不能持久。
再从俄罗斯这边看,它的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北至圣彼得堡,南到新罗西斯克,东到伊尔库茨克的这个三角地带内。它的大部分经济活动、主要交通网络都是在欧洲部分,欧洲是个大市场,也都是比较富裕的国家,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必然也要依赖于欧洲。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远不足以推动俄罗斯的复苏和繁荣,从俄罗斯国家利益来讲,联中抗美抗欧也是不能持续的。所谓中俄同盟在经济上就缺少技撑的基础。
有另外几个因素也让中俄同盟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逾加脆弱。一个是俄罗斯长期的经济衰退,它远东地区的人口还在不断向它的欧洲部分流动。这个进程不是从克里米亚危机以后开始的,而是从苏联解体以后就开始了,从1990-2010年这20年期间,俄罗斯在远东的人口从810万下降到了630万。远东人口的下降速度是全俄斯平均水平的四倍,这让俄罗斯政府对广袤的远东地区如何实现有效控制产生了焦虑,也就使俄国对人口膨胀的中国大陆产生了难以消除的戒心。
第二个因素是俄罗斯的总人口也出现了问题,在前苏联解体前,俄罗斯的人口达到了历史高峰,然后就持续下降,到2009年以后勉强始恢复了正增长,但为数非常微小,2015年俄罗斯的新生儿出生率是13.3%,自然死亡率是13%;几乎持平,没有增长。2018年我查到的数字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率是0.04%,也是几乎没有增长。因为人口没有增加,俄罗斯的经济发达地区没有人口过剩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往相对边远地区的移民。结论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沓无人烟的状态,既没有和中国发展紧密经济联系的人口基础,也存在国土防卫空虚的问题,这就让俄国对中国的戒备和不信任长期存在。
第三个因素就是前面讲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上合组织”机制的存在,与俄罗斯争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干扰到了普京大帝的大俄罗斯梦的实现。
上面说的是中俄之间缺少长期的战略纽带的联系,现实层面中国从俄罗斯买能源买贵了中国人不高兴;中国从俄罗斯买军火,俄罗斯人又不高兴,觉得出售先进的武器太多有损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所以从各个层面讲,中俄同盟比起美欧、美日同盟在质量上和深度上都差很多。如果我们从一个较长时间看,15-20年的时间尺度来看,这种同盟关系的瓦解是个大概率事件。现在普京的强悍民族主义立场其实很多方面并不利于俄罗斯长远民族利益,普京的时代总会过去,俄罗斯国内也必然会出现要求修正国家战略的呼声,俄罗斯这只双头鹰,是朝向西的那个头的力量强过朝向东的头。
美国和俄罗斯关系的实质修复,估计要等到川普的第二个任期,如果他有第二个任期的话。只要是下一次总统大选,普京很配合的不捣乱,而川普又能连任,当然所谓通俄门的议论就不再有人关心。那时候美俄修复关系的条件就水到渠成。
总结今天的话题,我们从双普会和中欧会,这两件同时发生的事出发,分析了一下中美各自挖对方朋友圈的成效。当下来讲都不明显,但是几年之内会有效果上的差别体现出来,美俄修复关系会让中共政府的国际处境更加不利。
近日,有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进行中,一个是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另一个是在芬兰举行的双普会——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川普的首次正式会面。相当于美中双方各自会晤对方的盟友,在这两个会面中也都会谈到正在进行中的中美对抗,都有挖对方朋友圈的意味。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这个话题,美欧能否分化、以及中俄关系能有多铁。
先说中欧峰会,比较没有悬念,16号双方发表了一个中欧领导人会晤的联合声明,一如预期,联合声明中没有专门提到美国。中欧峰会的不温不火,北京想联欧抗美的大部分目标没有达成,也许会增加它重启和美国谈判,做出妥协的动力。
另一边的双普会,会前美国司法部起诉了十几个被控干扰了美国大选的俄罗斯人。这是川普在与普京见面前,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做出的一个姿态。两个人的见面过程中,虽然免不了也要谈俄国干预美国大选的事,但总的来说川普的动机是想修复关系,保持着比较温和的姿态,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也没提让普京太难堪的话题。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话题只是蜻蜓点水地提到一下,还是普京说的:“川普总统坚持他的立场,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看不同”。
所以川普能实现美俄关系的改善吗?答案是这条路依然十分艰难,至少在川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很不乐观。川普的难度在国内,上一届奥巴马政府启动对俄的制裁以后,俄国作为对抗性回应,又出兵叙利亚和干扰美国总统大选,让美俄矛盾更加板结、积重难返,使得放松对俄制裁不是马上可以到来的事,美国的国内政治环境不允许这样做。
所以看起来中共挖美国的朋友圈不成功;美国想挖中共的朋友圈也不容易成功。北京的难以成功原因是美欧内在血脉上的紧密联系;川普不成功的原因不是中俄有什么血脉联系,而是国内的政治阻力。
但今天我想表达的另一个要点是,就算川普挖不动北京的朋友圈,如果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衡量,中俄之间的疏远仍然是个大概率事件。原因在于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从地缘上讲俄罗斯仍然是个欧洲国家,它和欧洲的经济联系远强于亚洲。中国很难从经济上和俄罗斯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中俄的所谓共同利益主要存在于个别的政治议题上。
那你说,中俄这个贸易关系政府牵头把它发展出来不就完了吗?事实上是做不到的,现实是:和俄罗斯远东相接壤的国家和地区,普遍贫穷。大家摊开地图一看,和俄国远东部分相邻的国家——蒙古、朝鲜,一个比一个穷。稍稍富裕的地区是中国东北,但是近年中国东北是中国各省中经济增长靠后的,其实也是处于衰退当中,民众富裕程度远逊色于沿海省分、也落后于很多内陆省分。缺少富裕地区,意味着缺少有消费力的市场,也就没有拉动俄罗斯远东经济增长的动力。
2017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才800亿美元,这就算显著的增长了。可中美双边贸易总额是6000多亿美元;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是接近5200亿美元;今年中俄双方的目标也不过是把双边贸易总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
所以现实是中俄事不具备条件发展出太多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两国的贸易结构也比较单一,中国从俄罗斯采购的能源是大宗商品,但是现在由于美国的页岩油技术革命,它也成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大国,与俄罗斯的能源买卖是否合算就成了争议。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中俄签了能源采购大单,但是中国国内一直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出于政治原因买了俄罗斯的高价天然气是亏了。最近国内又有舆论对建核电站引进俄罗斯的技术提出批评,认为也是出于政治原因引进落后的技术是不负责任。也就是说,中俄之间通过市场驱动、民间力量自发形成的经济联系很弱,那种靠政府大单采购建立起的所谓友谊桥梁也就很不牢靠,不能持久。
再从俄罗斯这边看,它的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北至圣彼得堡,南到新罗西斯克,东到伊尔库茨克的这个三角地带内。它的大部分经济活动、主要交通网络都是在欧洲部分,欧洲是个大市场,也都是比较富裕的国家,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必然也要依赖于欧洲。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远不足以推动俄罗斯的复苏和繁荣,从俄罗斯国家利益来讲,联中抗美抗欧也是不能持续的。所谓中俄同盟在经济上就缺少技撑的基础。
有另外几个因素也让中俄同盟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逾加脆弱。一个是俄罗斯长期的经济衰退,它远东地区的人口还在不断向它的欧洲部分流动。这个进程不是从克里米亚危机以后开始的,而是从苏联解体以后就开始了,从1990-2010年这20年期间,俄罗斯在远东的人口从810万下降到了630万。远东人口的下降速度是全俄斯平均水平的四倍,这让俄罗斯政府对广袤的远东地区如何实现有效控制产生了焦虑,也就使俄国对人口膨胀的中国大陆产生了难以消除的戒心。
第二个因素是俄罗斯的总人口也出现了问题,在前苏联解体前,俄罗斯的人口达到了历史高峰,然后就持续下降,到2009年以后勉强始恢复了正增长,但为数非常微小,2015年俄罗斯的新生儿出生率是13.3%,自然死亡率是13%;几乎持平,没有增长。2018年我查到的数字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率是0.04%,也是几乎没有增长。因为人口没有增加,俄罗斯的经济发达地区没有人口过剩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往相对边远地区的移民。结论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沓无人烟的状态,既没有和中国发展紧密经济联系的人口基础,也存在国土防卫空虚的问题,这就让俄国对中国的戒备和不信任长期存在。
第三个因素就是前面讲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上合组织”机制的存在,与俄罗斯争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干扰到了普京大帝的大俄罗斯梦的实现。
上面说的是中俄之间缺少长期的战略纽带的联系,现实层面中国从俄罗斯买能源买贵了中国人不高兴;中国从俄罗斯买军火,俄罗斯人又不高兴,觉得出售先进的武器太多有损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所以从各个层面讲,中俄同盟比起美欧、美日同盟在质量上和深度上都差很多。如果我们从一个较长时间看,15-20年的时间尺度来看,这种同盟关系的瓦解是个大概率事件。现在普京的强悍民族主义立场其实很多方面并不利于俄罗斯长远民族利益,普京的时代总会过去,俄罗斯国内也必然会出现要求修正国家战略的呼声,俄罗斯这只双头鹰,是朝向西的那个头的力量强过朝向东的头。
美国和俄罗斯关系的实质修复,估计要等到川普的第二个任期,如果他有第二个任期的话。只要是下一次总统大选,普京很配合的不捣乱,而川普又能连任,当然所谓通俄门的议论就不再有人关心。那时候美俄修复关系的条件就水到渠成。
总结今天的话题,我们从双普会和中欧会,这两件同时发生的事出发,分析了一下中美各自挖对方朋友圈的成效。当下来讲都不明显,但是几年之内会有效果上的差别体现出来,美俄修复关系会让中共政府的国际处境更加不利。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