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医家李时珍

明朝大医家李时珍

2019-06-07

文︱邓正梁
(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人。他是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李时珍生长于医药世家,幼年熟读儒典与医书,14岁时不负父望,顺利成为秀才,但后来三次乡试欲成举人,不能如愿,于是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他并向父亲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弃儒从医 编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30岁就成为当地名医。嘉靖三十年,李时珍33岁,入楚王府为医,后又被举荐入太医院,有幸阅读大批罕见图书馆资料,观摩药物标本。但在京师金陵供职一年后,因不满庸医们把太医院弄得乌烟瘴气而辞官。于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开始动笔撰写本草,历三十余年,至明万历六年(西元1578年),终于编成《本草纲目》这部本草巨著。在这期间,曾经去民间做走方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足迹遍及鄂、赣、苏、皖、豫、冀,对古本草下了一番苦功与对照、补充与完善。

历30余年完成“东方医学的巨典”
《本草纲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为资料主体增删考订。《本草纲目》共52卷,药1892种,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附图1109幅,方剂11096首,约190万字,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榖、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每种药物分列确定名称、叙述产地、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炮制方法、分析药物功能、收集民间流传药方等项。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榖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

此书李时珍参考的文献多达993种,王世贞撰《本草纲目》原序中提到:“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本草纲目》于西元1606年东传日本,于西元1657年由波兰学者朴弥格译成《中国植物志》在维也纳出版,声名不胫而走,先后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在世界各国传播,此书也被称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濒湖脉学》受医家推崇
李时珍还写了《濒湖脉学》,是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于嘉靖四十三年编成《脉诀》,即《濒湖脉学》,把临床复杂脉象总结归纳成基本的27种脉象,还把主要内容以韵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诵记,因此流传深广,受医家推崇。

清代林之翰于其著作《四诊抉微》中提到:“诸家歌诀,未惬人意,惟李濒湖脉学,包括义理,可称美善,固为诸家之翘楚。”清代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也说:“诊脉法,濒湖昂。”自唐·孙思邈后千余年里,李时珍可谓光辉杏林,几无人能与之匹敌。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