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对着干
2016-02-07
为了让女儿在生活中体验挫折,我偶尔会刻意营造一些让女儿去感受,并通过沟通帮助她获得积极的自我肯定,和她一起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找到战胜困难和压力的方法。
女儿在北京的某公立幼儿园上学,学校环境、教学理念、老师素质都很出色,在学校得到的是完全健康正面的鼓励式教育;而回到家,又有老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宠爱。虽然孩子成长的基本面表现良好,但很多时候我却担心孩子缺少锻炼、缺少被打击、缺少挫折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挫折教育要怎么做呢?对着干?孩子要什么就不满足什么?当然不是!挫折教育也是一种情商与智商相结合的过程,学会上挫折课,对父母来说,很重要!
第一堂挫折教育课暗暗进行
“米小,爸爸妈妈下周要骑自行车去公园玩,你还不会骑自行车怎么办?到时候只能跟姥姥在家了,爸爸妈妈去野餐,吃好吃的水果、零食,看蝴蝶、小鸟……”我喋喋不休地描述着野餐的美好场景,也不断地强化着她不会骑车就要被我们“抛弃”的现实。
一滴、两滴、一串,女儿的眼泪掉了下来。
“姥姥,妈妈欺负我,她说我不会骑车,就不带我去野餐了!”她开始寻找依靠和力量。
“那没办法,姥姥也是骑车的,你不肯学骑车,爸爸妈妈怎么带你去!”在和姥姥有着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我们保持了高度一致。
“那,姥姥,你带我下楼去学骑车,学会了我们去野餐,不带爸爸妈妈!”在我和姥姥的不断引导下,女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挺好,在挫折中她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想这也应该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吧!
自此以后,挫折教育课频频开班
“妈妈,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会写很多汉字了,我还不会写,我是不是很笨?”女儿在和同学的比较中获得“挫折感”。
“你不笨,你不去主动学习和练习,怎么能跟班上的小伙伴一样呢?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不努力的孩子,知道了吗?”我眨眨眼睛对孩子阐述我的观点。
“妈妈,我的好朋友舞蹈跳得特别好,我怎么就学不会呢?他们都笑话我不能长成大长腿。”女儿和小伙伴在交流课外班时又开始“倍感挫折”。
“大长腿不大长腿不要紧,妈妈让你练习舞蹈是希望你身体得到锻炼,变得更健康而不是更美,再说了,你自己也不喜欢劈叉压腿的,怎么能练出个大长腿呢!”我笑着说。
……
挫折教育是必须的,也非常有必要,但不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温暖的呵护到暴力的“打压”。
实际生活中,我对女儿展开的挫折教育基本上从正面的教化和侧面的引导两方面入手,孩子在锻炼中获得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在快乐地成长。
“骑自行车事件”就是制造挫折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鼓励女儿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是对她自己“发掘”出来的挫折的一种正向激励。类似的事件有很多,有来自于我刻意制造的,有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都是本着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获得积极的认知,让孩子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制造和化解挫折。
生活中正面的教育一直在持续,比如我和先生对人热情主动,对工作积极负责,对困难表现出不畏惧的形态,负面的情绪都能积极地化解,这是正面。
侧面,我们不断地强调所谓“挫折教育”,在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让女儿感受到挫折,比如:对喜爱的玩具不会立刻满足,让她学会等待;对她的同学表现出欣赏,但不打压她的情绪;鼓励她去尝试,对她做得不好的方面表现出“只要努力定能成功”的信心,用这种相对“土”的方式,希望她获得积极的心态。
小结
“妈妈,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肯定能行!”如今这话成为了女儿的口头禅,我想这口头禅是女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一种自我保护,是她对解决各类问题的一种自我认知,更是女儿积极心态的一种表现。
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地设置孩子无法逾越的状态,不是找一些让孩子难以承受的痛苦,更不是刻意和孩子对着干,而是在孩子心理承受的范围之内给孩子慢慢地“施压”,在孩子面对困难和困惑时积极地鼓励,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锻炼中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来源: 心理育儿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