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 没人告诉你的留学潜规则 2
2015-01-04
四、“班级排名不再重要”
美国的高中班级排名其实相当于与国内的年级排名。1993年,40%以上的招生官认为班级排名“相当重要”,根据某高校咨询机构的报告,到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至20%。
对排名重视的大多是大型的学校。特别是州立大学。因为招生数量庞大,所以无法对申请者进行“全面”了解,于是排名就成了一个重要指标。
而对于那些小型的,竞争更激烈的私立大学,他们认为面试、作文、老师和辅导员的推荐信比排名更重要。
所以,不要过于计较你在全年级排第三还是第五。
五、“与你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对GPA成绩的质疑,一些招生人员更看重高中老师和辅导员对申请人的推荐。例如,“表明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这样的推荐会很有帮助,招生官常常问的问题还有”学生怎样应对挫折?在团队里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等等。
所以,申请人在高中期间要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作为你的推荐人的老师真正了解你的闪光点,为你说的“好话”就会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
六、“我们只是听起来很挑剔,实际上希望更多学生申请我们的大学”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介绍,在2013年,只有大约100所美国大学的录取率是低于三分之一的。低录取率的好处是可以让大学看上去很“杰出,优质,精英”,帮助提升在全美大学排行榜中的位置。所以一些大学总是想办法降低录取率。
美国各个大学每年招生的数量相对稳定,降低录取率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申请人的数量。所以尽管很多名牌私立大学录取标准苛刻,门槛很高,可是在每年大学申请季开始之前,他们总是放下身段,到各地,甚至其它国家去开推介会,面对面地鼓动学生报名申请。
在美国国内,大学通用的另一招是邮寄招生资料。如果家里有一个在SAT、ACT、PSAT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十一年级学生,那么到12年级大学报名截止日之前,家里的信箱每天差不多都会被各个大学花里胡哨的宣传资料塞满。
所以,对于申请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要理性面对大学的攻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有希望被录取的大学,不要去给太多的大学充当录取率中的分母,毕竟申请一所大学的费用不菲,每一所报名费加上提交标准考试成绩的费用,差不多要一百美元或是更多。
七、“政治因素“可以决定你是否被录取
在美国,大学对亚裔申请人的要求比对其他族裔,特别是其他少数族裔更严苛,这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很多大学要平衡各族裔学生的比重,这样成绩优秀但在总人口中比例低的亚裔常常成了”牺牲品“。据美国某高校咨询机构介绍,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把申请人的种族作为录取时的一个考虑因素。
笔者知道只有少数几个大学是不考虑族裔因素,只看学生的学术水平的,比如加州理工大学,它的亚裔学生占到40%。
还有一个招生中的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是校友和巨额捐助人的孩子会受到优先考虑,特别是在一些私立大学。
所以,上美国大学有时也得“拼爹。”
八、“我们更愿意录取那些付全额学费的学生”
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资料显示,2013年大学新生里国际学生占到10%。美国大学如此青睐外国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家庭富有,足以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
美国的州立大学由政府资助,所以对本州居民收费低廉,可是近些年来,政府补助力度不够,迫使学校不得不靠外州和外国学生的高学费来弥补本州学生教育经费的不足。
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州内学费是每年13000美元,而外州或外国学生学费每年约36000美元。
所以,作为外国学生,申请时表明家庭有能力支付全额学费,不需要经济资助,这样会增加录取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