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尊敬的“儒商”始祖-子贡
2020-08-08

儒商,是令人敬重的称谓,只有以儒学为根基、以诚信为准则、奉行“富而好行其德”的成功商人,才配享此美誉。追溯中华儒商的渊源,其始祖应是两千多年前的孔门高足子贡。

子贡(公元前520~前456年),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小孔子31岁,17岁拜孔子为师,深得孔子教诲,誉为“孔门十哲”之一。子贡出生于商业世家,对经商有先天优势,加上经常跟孔子周游列国,得以开拓视野,这也为其以后打拚奠定良好基础。

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在煌煌巨著《史记》中,记载亚圣孟子仅用215个字,而写子贡却用了5000字。足见这位大史学家对子贡推崇之深。清代浚县县令刘德新曾多次拜谒子贡祠,非常敬仰这位儒学先进,并撰诗《谒黎公祠》,不啻赞颂子贡精通六艺的才学和能言善辩的风采,也讴歌了子贡作为“跨国企业”掌门人罕见的经商头脑。

元宋时代,人们一直把大伾山南麓的荒丘当作子贡墓来祭拜,附近的子贡祠也越建越大。直至明万历年间,浚县县令宁时馍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才在距县城数里外的张庄找到真正的子贡墓,于是上报郡台、平掉假墓,将子贡石像移回张庄,在原址重建墓祠,并立碑记其事。

在端木故里,深为这位杰出的古代思想家、纵横家,又潜心经商之术、终成中华儒商鼻祖而感慨。当吴越大军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以御寒,使丝棉紧缺价格走高。聪敏的子贡便抓住商机,从各国收购丝棉到吴国贩卖,这一“价格差”让他捞得“第一桶金”。

后来为追忆先师懿德,心灵手巧的子贡用木头雕刻出孔子像,前来祭拜的将相诸侯见状都想拥有一个作纪念,子贡又从中看到无限商机,招募工匠大批生产孔子雕像,又大赚了一把。子贡还首开了“跨国公司”之先河。据《史记》记载,他“鬻财于曹、鲁之间”,奔走于各国之间做生意,他发现各国权贵皆以佩戴珠宝为时尚,就大量制造贵重佩饰搞“跨国营销”,赢得盆满钵满。

子贡的儒商美誉来自诚信。他虽做买卖,却不忘儒家学说;他家财万贯,却富而不骄、富而有仁。《吕氏春秋》记述了子贡自己出巨资赎回一批鲁国奴隶的善举,可谓千古流芳。他积极牢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坚持以诚待人、诚信交易。《论语》多处记载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信”一切就荡然无存,更遑论发财?是“言必信、行必果”使子贡立于不败之地,达到“忆则屡中”、“义利双赢”的最高经商境界。由于他名满天下,到邻国经商各国君主都会礼貌地会见他,说明他真是名副其实的商业钜子了。

孔子对子贡十分看重,称赞:“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贡靠经商积累大量财富,为孔子及其门生周游列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堪称以文促商、以商养文的成功典范。孔子说过:“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在子贡故里浚县,不少商场可见“子贡经商取利不忘义,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的对联,足见故乡人对先祖和孔孟之道的敬重。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三个小提琴窃盗犯

    下一篇: 面相鬼貌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