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媛
近年来,中国大陆多地常因雨成灾,许多地方遭暴雨淹没,这些城市也包括了帝都北京,然而,即便市区很多地方淹水,却很少听到紫禁城有任何的“灾情”。
紫禁城因拥有600年前完善的排水系统而幸免于难,这见证了中国老祖宗的过人智慧。那么,究竟是怎么样的设计,能让紫禁城如此幸运的躲过淹水之祸呢?
因地制宜的排水系统
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所建造的。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紫禁城被淹水的纪录几乎为零。
紫禁城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整体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走势,而且略有坡度。
工匠们在建造紫禁城时,首先利用的就是北京城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让紫禁城的水平面南北相差两米,最后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让紫禁城内所有的雨水和积水,最终流入内金水河。内金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半个故宫,从紫禁城东南角流出,并汇入护城河。
另外,在排水沟渠遇到障碍的地方,紫禁城都设有排水口,使得每个地方的积水都可顺利排出。这些排水口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重台基上的1142个龙头排水孔。
这些龙头排水孔又称为“魑首”。这些龙头除了是雕刻精美的艺术品,其口内便是凿通的圆孔,一旦暴雨出现,从“螭首”孔中还会出现“千龙出水”的壮观景象呢!
纵横交错的沟渠和暗沟
紫禁城不淹水的秘诀还在于其内部纵横交错的沟渠和精心设计的暗沟,每逢下雨时,雨水流入房基下的明沟石水槽,而地面和明沟的水会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各个庭院内的明沟和暗沟的水又流入沟道的支线和干线,最后这些雨水将全部流入内金水河。
尽管历经了近600年的岁月,紫禁城大部分的地下排水网络还在发挥著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明沟暗渠,雨水便可以很快地流走。
另外,紫禁城的城外还有三道防线:一是明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护城河)。这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与内金水河相通,不仅是城内的用水来源,还兼具排水的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