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1996年,天民楼先后在台北鸿禧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展出馆藏瓷器,享誉海内外。特别是在1996年,著名古陶瓷学者汪庆正先生曾为上博展览写序言道:“这是世界范围内,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单位,即使连同公有收藏单位计算,天民楼仅次于『Topkapi』(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和『Ardebi』(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属全球第三位。”
葛氏之所以选藏青花瓷,有“天时”之因。自从20世纪50年代,古陶瓷专家波普明确了元青花标准器后,受到藏家和博物馆的关注,尤其是在香港,普遍藏家都喜欢这类瓷器。对于葛氏父子,更是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所以他们更早一步地开始收藏。
同时,香港占据了“地利”,苏富比、佳士得每年都有精品瓷器拍卖,葛师科相继购入许多。1987年第一次展览时,葛氏藏瓷元青花只有4件,永乐甜白釉只有一件,没有款。到1996年时,上海博物馆举办“天民楼青花瓷特展”,藏品展出了127件,其中元青花24件,明青花57件,清青花46件。轰动了大陆的文博界和收藏界,尤其是早期的青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然而,葛氏天民楼能有如此规模,最重要的还在“人和”。葛士翘开创“江山”,葛师科负责守护,父子对待瓷器收藏,虔诚而热爱。他们不为投资、不为炫耀,只想借助展览发挥它们的社会功用,因“人和”之气才没有导致藏品外流。
要想拥有如此大量的瓷器,现在已很难做到,那么如何才能选到精品瓷器?葛师科已有充足的经验。
在拍卖会上竞拍瓷器,葛师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关注藏品的“流传有序”。“突然冒出一件好东西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必须要考虑是怎么回事。最靠得住的,比如说1930年代或更早,在一些重要展览会上展出过,或某本书上就已经有过记载,这就谁都没话说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未曾露面的,但藏品的流传经历相对要靠谱。葛师科认为对文物的判断要遵循四条:
一、可靠的文献记载。
二、确切纪年的墓葬出土的实物标本。
三、古代遗址。
四、窑址。
这四个方面哪怕只一、二项确实可靠,就可下结沦了。“确切纪年的墓葬出土的实物标本”这一条,葛师科曾亲自为此奔波过。他为了解一只洪武的碗,去过上海博物馆、大阪东洋博物馆,以及河南省博物馆,还考察了南京明故宫附近的瓷片收藏,又在克拉克夫人收藏的洪武盘子上找到龙纹图片,最终在济南“鲁荒王”朱檀的墓葬现场出土物中找到了一模一样的龙纹,他才真正豁然开朗。
葛师科选元青花,对地域风格和制作工艺、纹饰也很考究,世界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土耳其和伊朗的藏品带有典型的地域特征,而这样的瓷器天民楼也有收藏,比如:元青花花卉八宝纹大盘,就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
它共有六层,纹饰上有的是青花地留白花,有的是白地青花两种纹饰交替绘成,可以断定这件盘子是根据伊朗贵族要求。在中国景德镇烧制,然后又返销到伊朗去的。
元青花八棱玉壶春瓶十分稀有,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宫只有一件残器,天民楼却有三件,而且品相完整,三组纹饰聚集天下无敌。
天民楼收藏的碗最多,各个重要且精致,如:明成化青花内外缠枝花卉纹宫碗,里外都有花纹,它的叶子、花都留了白边,这样的纹饰很少见。相同样式拍卖会上拍过1亿多港币,而葛氏藏的这只碗买的很早,但也不便宜,这是天民楼公认比较重要的一件。明宣德青花大碗,天民楼有六只,而且不同纹饰一样一个。1980年,这样一只碗就已在香港苏富比拍到370万港币。
当有人问他:“如果市场上再出来不一样的,您还收吗?”葛师科笑著说:“收不动了,现在东西太贵了。”
一句“太贵了”,道出了现在真实的拍卖市场。曾经花高价捡漏还在能力范围之内,但现在动辄上亿的拍价,葛师科都已表示收藏无力。因为他只买不卖,财力有限。贵的买不起,那就挑些便宜的。葛师科现在也会到拍卖会上查缺补漏,他表示:“便宜的也值得收藏。”
他曾在拍卖会上相中一件吉州窑的小梅瓶,才30万,品相相当不错;还有一件巩县窑的篮彩碗。10万不到,虽然不是很高级,但对于他研究“唐青花”很重要。
天民楼除了早期青花有完整的体系,明清彩瓷同样完备,五彩、斗彩、粉彩三大类几乎涵盖。天民楼藏元青花27件,已经向世人宣布其至尊的收藏地位,加上几百件的明清官窑精品,葛氏收藏可以用“富甲天下”形容。
如今,天民楼选择在今年的嘉德春拍和香港苏富比2019春拍中释出馆藏瓷器,拍品估价亲民。
对于天民楼,这次离散确实是一次艰难的取舍,对于新一代收藏家,却是他们的福音。能入藏世界顶级陶瓷收藏家的藏品,对他们鉴赏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