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誓减寿换功名
2019-01-16

文︱陆文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当时人就称之为锡、金两县。

即便有高人指点,也会因为锡、金两县经济相对繁荣,平时攻读科举功名的人也多,应学院考试的童生就有一千几百人之多,而每年秀才名额才三十名。因为得之甚难,所以当地对秀才也颇为看重。

往往有的人多年攻读科举,文章也不错,时运不佳到老了依然还是童生。

锡、金两县中有个顾氏大家族,族中读书人众多,考取功名也有几个。

可这个大家族里有个人叫顾镐,平时文章很好,可就是考不中,年将四十还是童生。他为此颇为不平,郁郁不乐,因此到东岳庙拜神并发誓道:“如果我命中没有科举功名,愿折我阳寿来交换,但能一得秀才,虽速死无憾矣。”

当年科考中,顾镐果然顺利考中秀才。按惯例,凡考取秀才的人必由负责教育的学教官择日率领他们拜谒孔夫子庙。但是顾镐刚中秀才就病了,还不到拜祭孔庙的日子,就病得不能起床了,当其他的新进秀才集体拜祭孔夫子时,他已经病重垂危,第二天就去世了。

所有知道他发誓减寿换功名的人,都明白这是他的交换誓言应验了,此事传开后,大家相互告诫:誓言会兑现的,不可随意发誓。

(资料来源:清《庸庵笔记》)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幸亏没改名

    下一篇: 贫富官位早有安排